幸福教育之“谦谦君子”

标签:
教育杂谈育儿 |
分类: 教育论坛 |
幸福教育之“谦谦君子”
也许是读书不多,也许是修心不够,走到哪里去,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总觉得粗俗不堪。每每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我老是问自己,啥时才能成为谦谦君子,不至于说错了话,让别人心底无比难受。
乡村里,老人们常常说,一个人要积点口德,不要口无遮拦,伤害了别人还不知道。有时,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可以让人笑,也可以让人悲。想要在人世间幸福行走,做到彬彬有礼,谦谦有为,我想,恐怕要修行下去,才能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变得绅士起来,人生自然而然会更加幸福。
幸福感来自何处,就是到底在心灵深处装着多大的空间,能不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如果海纳百川、心如止水,就不会口吐粗俗之言,就像刺猬的身子,随时都可以扎了别人。《易经》在讲述谦卦之时,就认为谦卦,上为地,下为山,意思是,一个人在外要如大地一样,厚德载物,而不是挑三拣四,缺乏包容之心,而对内在的欲望,要学会如山一样的沉稳,做到当止则止,不要一会儿一个注意,老是让自己四处奔波,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谦谦君子,就应该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而是带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胸襟,看门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幸福来自于从容不迫,忘我之精神。一个人之所以粗俗不堪,就在于被自私自利之心迷了双眼,哪怕家财万贯,恐怕都是暴发户一个,到哪里,也不过是跳梁小丑,很难在素养上有多大的进展。
为什么说人需要一辈子修行呢?到底修行的是什么,我想,就是如何与自然、社会以及他人相处,绝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人之谦和来自于心到底能够容纳多大的世界,而不是容不下一粒沙子。许多人为什么生活在苦恼之中,就是满脑子希望自己的意志可以强加给别人,然而,这样的念头只能是自寻苦吃。
可悲的是,一些人,可能太过于强势,不仅仅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所能完成的一切,而且还要求自己没办法完成的一切,别人也一定要做到。所谓“己所勿欲,勿施于人”,在与别人相处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能控制情绪,老是在一边吆来喝去,等到作鸟兽散,再想着回头,恐怕一切都来不及了。
人想要成为真正的君子,就得在自我之素养上学会精进,做到真正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对于身边的人,有必要把胸襟放阔一些,做到真正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果孔夫子一辈子不是装着天下,就不会在忙忙如丧家之犬的生活中依旧保持自我之节操,寻求与周公一样的高尚品格,成就了儒家思想高贵的光芒。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反反复复在强调,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绅士。到底什么是绅士,我想,就应该是谦谦君子,心底装着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同样的温暖。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在于如何与别人相处,据说,天堂与地狱的人都拿着长长的勺子,只不过,地狱里的人老是想着把勺子里的食物送到自己嘴巴子里,可惜的是,脖子伸得老长老长的,就是吃不到,当然会心底特别焦躁,难免会陷入困境之中,相反,天堂里的人,一个个把长长的勺子送到别人嘴边,无论走到哪里,都不愁没有饭吃了。
改变一些生活态度,你就会发现,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为什么君子要学会谦和下去呢?就在于心底装着更多的人,时刻奉献自己微博的力量,一旦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就会自然而然和谐起来,哪怕粗茶淡饭,也不会丢弃幸福。
我们的孩子想要成为未来幸福的社会人,作为教育者,就得把培养“谦谦君子”作为重要的目标来实行之,而不是整日里在鼓动着孩子们老是相互竞争,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就像得到红眼病一样,没完没了。
竞争与合作并不矛盾,关键就在于一个人的修养到底如何。如果我们的心底存在一个谦谦君子,就会在自我进步的同时也会带领更多的人走向胜利。当下社会,想要依靠个人的力量来改变一切,恐怕会愈加困难,只有学会在团队中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提高自我。
不知为什么,我们老是带着挑剔的目光来打量周围的世界,生怕有什么人会侵犯了自己的利益。不是尔虞就是我诈,整个社会都缺乏信任感,就算嘴里含着金勺子,都会惴惴不安,不知明天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如何让孩子们幸福地与自己、社会、自然相处?我觉得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而是需要一辈子修心养性,才会存在可能性。现在许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只要有一丝的不如意,就会皱着眉头,闷闷不乐。有人说得好,现在的孩子骂不得,更别提碰着了。不是有一些家长因为孩子说到了一点点委屈,就到学校里大吵大闹,目的很明确,自家的孩子是个宝,人家的孩子不过是个草,谁碰了自家的宝,当然不可饶恕了。
教育之所以困难重重,有时是人为之的结果。我们如果多一些信赖与谅解,就不会因为芝麻大小的事儿而耿耿于怀,更别提大动干戈了。家长信赖并包容老师,老师信任并智慧教育孩子,一切的一切都在信赖之中,让谦让成为校园里最美的行为姿势,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充满着温馨,又有多少坎儿没办法买过呢?
一方面,大人自己要自我反省,到底有没有严于律己,真正做到海纳百川、心如止水,另一方面,我们有必要培养一个个社会未来的谦谦君子,心底装着别人,想着社会,多放下是与非,干点实实在在对别人有意义的事儿,试问,幸福教育又怎么可能从孩子成长历程中消失呢?(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