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教育之“削繁为简”

(2018-07-25 06:58:56)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育论坛

幸福教育之“削繁为简”

幸福教育之“削繁为简”

教育为什么会失去幸福,就像一个人戴上了枷锁在无奈跳舞,我想,究其根源,十之八九都是繁琐的形式在左右着一切。不管是不是有用,到底能不能适合教育之特点,都不怎么去想,只愿意产生所谓的轰动效应,为个别人谋取嘘头,累得广大师生人仰马翻,想来实在有些不着调。

有人说,教育之形式花样繁多,程序繁琐,就是虚荣主义、形式主义、盲动主义在作怪。为啥呢?如果不是我们的地方政府、基层学校虚荣心在作怪,从心底渴望什么轰动效应,就不会作怪式的演绎一些形式主义主导下的盲动主义行为。

一方面,一些别有用心的功利主义者,他们打着课改的旗号,在专家学者的包装下,只要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会急急忙忙地去推销,目的不在于让更多的孩子获益,而是希望地方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曾经,一些所谓巨星学校,他们似乎一夜暴富,走在了课改的最前沿,仿佛在说,只要用了相应的方式,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另一方面,一些喜欢虚头的盲动主义者,他们只要听到什么地方存在了所谓的奇迹,也不管是否真的有用,往往会趋之如骛,似乎找到了解决学校问题的灵丹妙药。一批又一批的教育人走向巨星学校,希望取得真经,让教育之效果得到最大化发展。更有些教育管理者,他们似乎太过于需要成绩了,不去深入调研,只是在听取经之地的学校在一边吹嘘,没有一点理性之思考,急急忙忙去推行,没想到,一切都不尽人如意,搞得整个地区鸡飞狗跳的。

从辩证法的角度判断,哪怕是真理,也会因为水土不服而产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尴尬。教育,尤其是一些行为方式,不可以完全复制,只能结合所在学校的事情去有针对性的改变,久而久之,才能做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许多急急忙忙推行课程改革者,似乎没有什么部门追究其责任,实际上,从广大师生的青春岁月来说,不知有多少人会成为一些形式主义、盲动主义者繁琐改革的牺牲品,没完没了,如果不是绝大多数教育者心存良知,坚持真理,也不会维系教育之质量呢?

不知为什么,繁琐的教育形式主义,他们要么照搬西方教育理论,要么突发奇想之教育形式,要么偷取人家教育之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繁琐的改革来博取社会的轰动效应,到底能不能带来真正的效果,恐怕没有人能够打包票。如果虚假而繁琐的课程改革有着天大的效果,为什么许多教育者会从心底反对,孩子们的学业负担没有真正减下来。那些改革管理者,为什么每每到了招生季又会四面八方想办法去挖优质生源呢?

我想,真正伟大的课程改革绝不是所谓名校、重点校的专利,而应该是困难学校的主题词。原因在于许多形式主义课程改革理论,不过是忽悠世人的狗皮膏药,当然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了。试问,多少形式主义课程改革,在吹嘘了一段时间之后,被三两个坚持真理的人揭秘,最终从高高的神坛上慢慢消失。

到底是谁给了那些形式主义课程改革者与管理者胆量呢?我想,如果教育主管部门有着追究责任机制,就不会如厕所里的苍蝇,到处嗡嗡嗡地叫嚣了。古往今来,真正伟大的教育家,他们都抱着一颗赤诚之心,围绕着教育之幸福呕心沥血,死而后已。陶行知先生“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行为,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嘘头,就像水里静静生长的荷花,香远益清,让每个真正有良知的教育人得到源源不断的能量,去为教育之幸福奋斗终生。

教育没有什么现成的灵丹妙药,如果成日里渴望得到什么形式的课程改革,就可以改变一切困窘,恐怕会是希望愈大,失望就愈大。学校上下之所以处于繁琐的教育过程之中,说到底就是虚荣主义、形式主义、盲动主义在作怪。教育管理者也罢,执行者也罢,假如对教育没有清醒的认识,就会盲目而冲动地穷折腾,不仅一线教师跟在后面受苦受累,而且真正伤害的是无辜的孩子,他们的美丽青春将不再拥有。

事实上,教育无小事,事事需要从事教育之人前后左右想清楚了,而不是没头没脑的一路向前,没有一点点责任感。不知为什么,许多繁琐的教育行为,反正专家与管理者高高在上,一旦失败了,没有人敢于站起来承担一切,老是让一线教师无辜埋单,试问,如此繁琐的教育改革频繁出现,又会有几人愿意推行之呢?

为什么教育会愈加繁琐,而不是幸福快乐呢?我想,不管你是谁,专家也罢,管理者也罢,都得勇敢地成为真正的一线教师,就不会洋洋得意地在台上吹嘘自己与指责别人了。也许有些专家与管理者不服气,说什么,我们的许多理论就是建立在基层学校实情的基础上的,又有什么繁琐可言。我认为,想要真正地用理论去检验实践,所有参与者都得面对一批孩子,带上一个轮回,看看到底有没有什么效果。

如果你是一线教育者,就会发现,课程改革呼声最响的时候往往在一学年的上学期的中间段,到处都在喊着课程改革能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到了下学期,频繁的考试左右着一切,什么都没有题海战术来得直接,当然苦了一线教师与学生了。为什么呢?明眼人都知道,那些课程改革不过是忽悠世人的幌子,真正动真格的恰恰是人人都不怎么喜欢的频繁考试,久练成钢,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等到了成绩出来,没有人说不是课程改革的功劳,想来不是教育之悲哀吗?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大道至简”,教育就是在不经意间让每个孩子得到进步,不需要繁琐的形式,而是真的用一颗赤诚的心去感化与改变,从而得到的是孩子的成长、成功与成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如春风化雨,在幸福阳光下,撒上一粒希望的种子,得到的恰恰是最美的春天,又何必为了虚荣,在一边搞形式主义,给广大师生增加负担,为什么不值得警醒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