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教育之“游学之乐”

(2018-07-24 06:54:33)
标签:

教育

杂谈

育儿

分类: 教育论坛

幸福教育之“游学之乐”

幸福教育之“游学之乐”

书读得再多,如果不能行走四方,不过纸上谈兵,很难领略人生之真谛。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问之道不仅在于学习,更需要从生活中寻找答案。自古以来,想要在学问上走得更远,就得游学四方,与名人贤者交流相知。

孔夫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影响两千多年,一方面固然与自己孜孜不倦读书有关系,另一方面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去游学,学书本之外的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书本知识在行走过程中得到验证,让知识学习得到更加深刻地了解。

为什么学诗“功夫在诗外”?诗之创造,一方面需要基本的诗学知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曹雪芹借助林黛玉之口,说出学诗肚子里要有白居易、杜甫、李白等人的作品,不是什么诗都读,也不是没有顺序地读,只有根据诗的规律一路学下去,才能知道个中之滋味;另一方面需要走进生活,去领会人生之真谛。香菱为什么学诗能够学出所以然来,除了得到了林黛玉的指点,更主要是生活的阅历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学诗。“野渡无人舟自横”,生活中似曾相识,才能深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了。

幸福教育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如何让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仅仅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人生之路可以判断,许多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总结与思考,绝不是书本所能解决的。为什么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呢?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得着眼于生活,埋下头来去调查分析,才能把握好社会脉络,更好地去掌握一个领域的动态变化,做出明确而科学的判断。调查研究的基本技能从何处来,如何让游学与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我觉得到底什么是游学有必要搞清楚,否则,就算走了再多的路,恐怕也不过是猪八戒吃人参果,没有多大的滋味。

所谓游学,绝不是单纯的游玩,而是结合书本知识有针对性地游览风光,目的是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进而让书本知识在游览风光中得到延伸并融入自己的灵魂中去。唐代两大诗人李白与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坛的两颗巨星,不仅仅读了许多书,更主要的是跋山涉水,走遍了大江南北,自然诗中味道别致,读来意味深长了。诗的魅力在于灵性顿悟,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古今中外,多少诗来到世间,到底能够流传下来的又有几何,我想,不就是在生活之中,一幕幕瞬间突然带来了灵感,着笔于此,就像神仙在创造一般。

陆游作为掉书袋子的诗人,经历了世间的沧桑之后,不由感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事实上,陆游一辈子写下将近万余首诗,能够流传下来不就是诗歌《示儿》两则和词作《红酥手》吗,如果不是研究其之专家,又怎么可能知道呢?诗的灵性在于释迦摩尼佛的会心一笑,灵光一现,明白天地之真谛。

游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追寻诗人的足迹,去欣赏诗的内在魅力。我想,许多诗歌如果不能进入情境中去,又怎么能够领略真正的味道呢?可以说,游学就是对前辈诗文情境的再现与体验,慢慢地溢出诗意本来的味道。不是有许多人到了诗人曾经生活的地方,一脸的绝望,似乎再寻常不过了。事实上,游学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肚子里没有半点墨水,就会走到哪里都没有任何情趣。

为什么游学能够提升一个人的修养?问题的关键在于到底有没有储备相应的知识,或者在游学之前进行充电,让知识在心灵深处埋下希望的种子。如果说储备知识让自己仿佛走进渺茫的海洋之中,到底哪里才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恐怕心底也忐忑不安,似乎踩在半空中,不知落到何处。一旦步入诗文的境界之中,就像人得到了一把钥匙,打开了懵懵懂懂的知识大门,如武陵人,一下子找到了桃花源,心底不知有多高兴呢?陶渊明先生认为读诗文不一定要死记硬背,而是每有会意,往往会欣欣然,废寝忘食又有什么奇怪呢?

游学之路,关键在于得之心,真正感受物外之趣。幸福的教育就在于引导孩子们储备丰富多彩的知识,在游历大好河山之时更好地领略物外之趣,进而激发灵感,让丰富多彩的知识深入骨髓,提升自我之修养。

事实证明,许多游学之所以没有特别的价值,就在于失去了游学本来的味道,只不过是简简单单的游玩罢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点滴情,游学就像春蚕咀嚼桑叶,得到的是闪闪发光的丝,而不是作茧自缚,不能破茧为蝶,得到更加美丽的世界。余秋雨的散文为什么能够吸引那么多的读者,就在于品味大好河山,与古之圣贤交游,得到独特的见解,哪怕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都能写得声情并茂,让读的人难以忘怀。

不要老是羡慕别人的阅历丰富,殊不知,贵在用心,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了不起的大书,认真翻阅,你会不知不觉中得到一些神一般的东西。我们不可能像余秋雨那样,可以放下一切,到大山明川中去遨游,写出神来之笔,但品味生活,照样能够写出别样的文章来。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如果你走进去,就会发现再寻常不过了,然而,寻常之物在灵性之人心底却可以滋生无数灵感,慢慢着笔,满满收获,就像天上白云,千姿百态,永远属于用心观察之人。

书到用时方恨少,游学常常会出现的尴尬,如果你幡然领悟,就会更加专心致志地读书,进而更加深刻地走进生活,让灵性之光在生活中熠熠生辉。不要忽略了幸福教育中的游学之乐,孩子可以在读万卷书中更好地行万里路,自然而然爱上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又有什么理由不坚定不移走下去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