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教育之花在风中流泪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别让教育之花在风中流泪
在梦里,我老是看到春色宜人,一个个天真的孩子就像五颜六色的花朵,沐浴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着。不知什么缘故,天色昏暗,人世间嘈杂喧闹,许多纯洁的花儿在风中流泪,伴随着流水浑浑噩噩地任凭时光飞逝。
别让教育之花在风中流泪,我暗暗告诫自己,只有最大限度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才能让孩子在希望的春天得到快乐的脚步,迈向更加幸福温馨的成功之路。人是教育的对象,孩子的成长,作为教育人,随时都得给予关注,不断赋予力量,才不会在岁月的流逝中步入平庸。
为什么作为教育之花——孩子会留下伤心的泪水?毋庸讳言,社会的复杂性带来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不稳定,许多本来幸福的家庭因为种种问题而分崩离析,真正买单的却是一个个无辜的孩子。不是有些教育者在办公室感叹,一个孩子,明明脑袋瓜子不错,就是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与生活,竟然自我放纵,白白地浪费了大好时光。许多教育者有着恨铁不成钢地愤慨,毕竟,想要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不知需要花费多大的经历,到底能不能产生作用,恐怕就算神仙都没办法预料到。
每当在教育绝望之时,我总是想到常常来到梦到世界的画面,一群孩子沐浴在阳光下,哪里知道风云突变,一个个无辜的孩子在风中流泪,心底不敢有丝毫懈怠,往往全力以赴,至少不能让孩子堕落下去,从此变得平庸不堪。
教育之所以无能无力,原因就在于大人之间的尴尬与矛盾。一般情况下,一个孩子想要在温馨的世界里健康成长,一方面,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如果失去了,就如同孤魂野鬼,整日里丢魂落魄,想要得到希望可谓是渺茫得很;另一方面,学校是成长的天堂,却因为急功近利,人为地用单一的尺度划分为三六九等,渐渐的,哪怕意志再怎么坚定,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也会步入沉沦,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人一辈子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辈子的福气,殊不知,优秀的老师常常在自我挣扎,为孩子的生长环境呕心沥血,常常有着泰山压顶的担忧,也不知能够支撑到何时。如果连教育者都没有了教育之底气,就有可能给孩子的成长蒙上一层阴影。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让教育之花在风中流泪,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常常自我提气,生怕心中的智慧之光会熄灭。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教育之王国是自由的,平等的,而不是矛盾重重的。人生而自由平等,如果我们老是无情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就会自然而然带来扭曲心灵的竞争,想要不让无辜的孩子在风中流泪,那是难比登天了。不要责备孩子为什么变得世故起来?多想想,我们大人到底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不是经常挂在嘴边上,说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走在校园里,我们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的走着,成绩优异者与滞后者如井水不犯河水,似乎永远打不上杆子了。教室里,许多孩子回答问题不再天真烂漫,而是小心翼翼,生怕哪里不对,会被嘲笑与讽刺。知识面前我们不在平等,更多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个个无辜的孩子蒙上了势利的眼镜,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搞得温馨的教室火药味十足,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性。
如果教育者想要让教育之花不要在风中流泪,就要以平等公正之心来对待孩子们的成长,千万不能带着傲慢与偏见,否则,哪怕知识水平再高,恐怕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我想,一方面要求自由平等,另一方面又要求适者生存,两者的矛盾常常窒息着教育者的身心,不知到底该向何处去。生存与毁灭,不要以为是简单的问题,在云里来雾里去的社会中,我们到底应该给予孩子什么,如果不能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恐怕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多少个漫长的夜晚,我在寻找到底如何不让孩子在风中流泪的答案,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总算在黎明前找到了和谐的切入点。社会不会马上改变许多,只有一个个心怀自由平等的人保持追求,在适应社会的同时,不妨多给予别人平等地相待,久而久之,人人都尊重别人的自由平等,不再戴着有色眼镜,相信世界会变得愈来愈好。
教育之花在风中流泪,教育者不妨自我反省,到底孩子教育需要什么力量,我们是不是应该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胸襟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尽可能改善一个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希望在,世界就会改变,等到孩子们沐浴在阳光下,我们看着蓝天白云,日出日落,和煦的春风吹在脸上,想来人生一辈子才没有白忙乎,又有什么不好呢?(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