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筑巢幸福书香之家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生感悟 |
快乐筑巢幸福书香之家
生活愈来愈美好,谁会想到,五年后的今天,幸福装扮着每个平常人家,多少快乐故事在你我之间演绎着传奇。
国富民强,和谐安康,多年的愿望就在眼前实现,谁能想到,我们一家正生活在无比幸福之中。五年前,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家庭,看着一个个暴发户开着私家车在大街上炫耀,住着豪华的房子在城里显摆,似乎入错了行,总觉得特别的吃亏。
那时,许多人劝诫,未来如果不会开车、玩手机、操作电脑,恐怕就要被时代所淘汰。我不以为然,谁知,一切变化都出人意料之外。现如今,汽车、手机、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自己似乎变成了老古董,如果稍不留意,就会成为社会的累赘。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让自己适应时代,谁让美好的生活来不得半点懈怠。我们一家,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和妻子是普普通通的教师,儿子个子直往上窜,渐渐地已经成为一个小大人了。平淡也罢,忙碌也罢,一家人有的是干劲,谁让幸福的生活在前面指引着呢?
奶奶九十七岁了,今年开春,没有经受得住冬天的寒冷,不知不觉就走了。我知道,老人家有些不甘心,多少个春夏秋冬,日子哪有现在这样的惬意。奶奶在世时经常说,“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儿孙满堂,吃穿不愁,恐怕小时候那些有钱人家也未必过着这样的日子”。是的,在那个穷苦的日子,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今日不知明日会如何,哪里会想到,当下的生活特别幸福,摊上了好时代,又有谁愿意离开呢?
奶奶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活一百岁,不管谁问她多大了,老人家只记得一个数字——一百岁。世事难料,奶奶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这个美好的社会,这让一家人有些不甘。我们每次回老家,父亲总在念叨,“这么好的日子,娘还在,那该多好呀!”
时光飞逝,好日子没有谁愿意离开,只不过生命总归是有限的,人在生老病死中轮回,又有谁能够避免呢?
“好日子更要努力,千万不能糟蹋了幸福生活”,父亲刚刚到了古稀之年,从心底明白,人生活在幸福时代来之不易。
我知道,只要生活美满,一家人都不敢有丝毫松懈。父亲尽管年纪大了,但还在外面奔波,家里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母亲尽管六十二岁了,但依旧从早忙到晚,在村落的一个小厂干活。我和妻子特别在意两位老人家,每次回家,都千叮嘱,万嘱托,没有别的,就是希望他们不要太累。
“只要日子在,我们有气力,就不会停下来”,我和妻子只能摇摇头,老人家不愿意成为时代的累赘,只会给美满的生活锦上添花,哪个子孙不会感动呢?
“不要担心我们,只要健健康康,你们在外面也不容易”,父母亲特别在意一家人的幸福,反过来安慰我们,说干工作千万别太累着。
真的,遇到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儿,只要回家,一颗烦躁的心就会迅速安静下来,失落的灵魂会瞬间找到了归宿。
日子再怎么红火,一家人都会磕磕碰碰的,只不过争论得最多的莫过于如何打理幸福的生活。我们希望父母亲能够到城里去住,老人们却不以为然,觉得在乡下自由自在,神仙一般的生活,只是渴望小辈们能够常常回家。
每次接到父亲的电话,不是来送米和菜,就是问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我们尽管有了孩子,但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孩子。回到老家,一大桌丰盛的菜肴摆上来,生怕我们吃得不够尽兴。儿子只要稍微提点什么要求,爷爷奶奶似乎从来没有食言的。祖孙三代,围着一大桌,谈谈学习、生活与工作,没有什么必要掩饰,多么融洽,难怪疲惫的灵魂会得到休憩。
我喜欢有事没事到旧书店买书,只要稍微中意的,都会义无反顾的买下来,搞得一百多个平方的房子抬望眼都是书。没想到,儿子从识字时起,也成了读书的种子。一天下来,我和妻子闲着了,儿子作业做完了,一家人就会围着灯光读各自喜欢的书。
时间如魔术师一样,我们这些愿意经营幸福的人儿,随时都在享受着变幻无穷幸福生活带来的快乐。读书、写文章、交流心得,一家人在灯下无拘无束地任凭岁月流逝,载着满屋的幸福在静谧的夜色中荡漾。
一户人家享受幸福生活并不奇怪,关键是家家如此,那就是社会和谐文明的最大再现。城里的马路变宽了,乡下的小路都浇筑了水泥,可以说,那种下雨天无法出行的尴尬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要一家人不懒散,十之八九都能在城里买房,让汽车幸福开回家。
我的家,不过是社会普普通通的一户,却没有丢弃幸福的日子。这些年,儿子上学从来没有落到后面,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想办法解决。我和妻子作为教师,不愿意放弃任何孩子,哪怕有一丝希望,都会尽力争取。多少个日日夜夜,在咀嚼幸福的味道中,我陆陆续续写下了将近二千三百篇随笔。没想到,幸福的味道竟然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一些文章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博客的点击率居高不下,得到了许多部门的高度肯定,被评为如皋市首届十大藏书家、如皋市书香之家等光荣称号。
回首幸福的日子,我对未来充满着期待,人应该更加快乐的活着。(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