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小组合作幸福飞翔起来

(2017-11-11 07:05:00)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学天地

让小组合作幸福飞翔起来

让小组合作幸福飞翔起来

传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维护孩子的天性,愈来愈多的人选择了新时代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让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天性结合起来,更好地展示孩子们的风采,有利于其健康快乐地学习与生活。

可惜的是,在新式课堂推进之时,如果认识不到位,行动不给力,常常会造成现象性混乱,反而不利于孩子们更好地学习与生活。怎么样让新式活动教学更好地帮助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我想,教育体系需要环环相扣,丝丝相连,才能确保活动教学真正意义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改革绝不是孤立的,而是形成体系才能走得更远。新式活动教学课堂,倡导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众所周知,不是降低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而是要求更加高,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引导者、点拨者与秩序维护者。

首先,活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就是如何科学分组。在活动教学课堂上,小组合作代替了原来的个体,团队之间的和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我们有必要合理分组,顾及到性别、成绩、性格等方面,而不是单一以分数为标准。小组的合理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活动教学到底向何处攀升。在构建小组之时,相应的制度、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关系都要跟上,而不是徒有其表,没有真正的行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当中存在一些形同虚设的合作小组,不过是教育者为了应付各级检查临时拼凑而成的。殊不知,无论什么样的改革,只有动真碰硬,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小组组建之初,我们可能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但只要坚定目标,敢于探索,问题只会愈来愈少,作用也会愈来愈明显。小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活动教学的关键环节,关系到长期学习到底能不能产生效果。组建公平而合理的小组,时刻关注小组的学习动态,紧紧抓住了,活动教学才有支点可抓,事实上,想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走得更远的教育者,都会在小组建设上下功夫,而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其次,活动教学需要构建合理的活动制度,而不是随意性强的胡言乱语。小组内、小组之间、班与班之间如何竞争,无论教育者,还是学校管理者,都要从各个层面设计合理的竞争机制。所谓竞争机制,严格意义上说,就是行动指南,到底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了会怎么样,不做又会怎么样。小组合作的可行性就在于目标是否明确,制度是否合理,宣传与培训是否到位。在小组制度建立的同时,作为教育操作者,我们有必要明确小组内组长与成员的关系,各自到底该干什么,而不是一盘散沙式的。只有在制度的引导下,组内活动走向自动化,作为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才能提高效率,而不是仍然以教师为主体,渐渐培养孩子的组织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小组合作有序进行下去。在预设竞争制度之时,难免会有预设不到的一切,这就需要建立完成制度委员会,定期修改竞争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在修改的同时更是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一旦孩子们从心底接纳了,小组合作就会走上更加正规化的道路。

再次,教师在预设课堂结构时,要围绕小组合作来设计,而不是以知识讲解来决定一切。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与课程进度相互之间形成冲突,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最终不能在小组合作上做文章。毕竟,小组合作发展初期,就像人类发明了火车,却赶不上马车一样,只要坚定不移地以小组合作来预设一切,渐渐完善小组合作竞争体系。一旦小组合作的车轮愈来愈快,不用多长时间,我们的课堂就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的能量是无限的,只不过缺乏有心人去点燃。小组合作只要设置合理,目标明确,科学操作,就会把过去一直苦恼教师的问题得到解决。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在学生如何接受知识上特别伤脑筋,课上说了几十遍,孩子们在下面纹丝不动。小组合作一旦发挥作用,小先生们就会时刻盯着一些落后分子,让一些不怎么自觉的孩子抓紧时间学习,毋庸置疑,不要过分考虑孩子们到底能不能接受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只要我们的预设把知识的接受紧密结合起来,小先生们会自主帮着处理到底如何接受知识。

第四,小组合作的展示与反馈是学习效果的最佳平台,不可以形同虚设。活动教学一般情况下由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与反馈等环节构成,环环相扣,这就决定了展示与反馈的必要性。在活动教学课堂上,我们教育者如何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必要不断设计展示与反馈平台,让更多小组合作的成果得到亮相。孩子们不一定在乎得到多少实惠,更在乎小组内的荣誉,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预设一些精彩展现平台,就会激发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当然了,展示与反馈构建了活动课堂的精彩风景线,有利于教育者更好地掌握孩子们学习动态,为接下来的学习预设提供更多的资料支持。如果没有了展示与反馈,所谓的小组合作就会在低效或者负效中进行,难怪许多教育者纳闷,课堂上乱糟糟的,孩子学习到底怎么样,自己也搞不清楚。教师只有了解到学生学习状态,在课堂预设中,在结合知识体系设计新的环节,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合作与竞争。

最后,小组合作需要学校、班级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小组合作的隐形目标在于掌握知识,取得进步,而显性目标就在于如何表达观念、发展思维、赢得荣誉。小组合作动力源在何处?我认为,关键在于设计者有没有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小组合作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军队一样,只有奖惩分明,才能一往无前。许多小组合作之所以没有了动力,关键在于操纵者是否保持客观公正的奖惩,让真正积极向上者、赢得进步者得到应有的奖励,让停滞不前者、悲观失望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多引导,多鼓励,让小组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风风雨雨这么多年,我们没有必要再怀疑是不是还要回到原来的传统教学中去,而是想方设法从其组成、制度建设、环节的无痕融合、奖惩机制的运用等方面下功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课改的春风温暖广大师生的心。(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