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无边
大海无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312
  • 关注人气:34,3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背负的十字架

(2017-11-09 07:22:51)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育论坛

莫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背负的十字架

莫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背负的十字架

有人说上帝的兄弟就是魔鬼,干什么事儿,如果不能冷静思考,往往会陷入魔鬼设定的圈套中。课外阅读,一桩本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事儿,却因为大人的急功近利,变了味儿,反而成为孩子背负的十字架,可能谁也不愿意看到。

一个民族,想要在世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阅读成为了必需品,但在压迫式的阅读中,我们不是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是在扼杀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许多孩子走上社会,又有几个愿意继续读书呢?

是不是我们不重视读书?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可以说,只有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观察,才能发现,从决策者,到执行者,如果不能从收益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恐怕再好的想法,都会走了样,孩子们又怎么可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首先,专家推荐的课外书未必是孩子们喜欢的。《新课程标准》实行以来,几乎每年都会有专家站起来,给不同类型的孩子推荐一些经典的书籍。如果不是要考试,恐怕能够坚持读下去的人少得可怜。专家推荐不一定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常常以自我的阅历来选择一些经典书籍,殊不知,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当然不可能有相同的嗜好。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当然离不开阅读,但是阅读的经历未必就是孩子所需要的。

在阅读世界饥饿的年代,只要看到一些像样的书籍,就会像一个乞丐铺在面包上,想要丢开恐怕都会十分困难。时下,一切发生了变化,网络多元化发展的世界里,阅读不再是过分奢侈的事儿,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可以打开手机,连接网络进行广泛阅读。再说了,物质不再是问题,很少有人家会因为经济问题而选择与书无缘。问题是,专家们推荐的书籍,从个人的阅历与经验判断,未必不是经典的书籍,但到底孩子们喜欢不喜欢,恐怕就很难判断了。如果我们老是把专家推荐的书籍强加给孩子,动不动就在无形地测试,看上去收获不错,实质上把更多的孩子推出阅读大门之外。孩子年龄愈小,愈需要从个性出发,推荐一些符合其需要的书籍,而不是专家一厢情愿地敷衍了事。

不要抱怨孩子不喜欢读书,多想想,那些书籍,到底孩子喜欢不喜欢,与之认识年龄到底存在多大的差距。我们现在不是考虑孩子们到底愿不愿意读书,而是在硬着头皮把不适合的书里的内容强加给孩子,就像鲁迅小时候,想要去看五猖会,父亲突然让其背诵《鉴略》一样,一肚子地不合时宜,难免会讨厌起来。鲁迅先生之所以宽容地对待孩子成长,而不是以大人的意志来强迫,反而培养了周海婴的学习兴趣,值得许多大人深思之。

其次,大人不喜欢的又怎么能让孩子喜欢?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亲,我们在课外阅读问题上有必要成为示范者,而不是吆喝者。许多家长在感叹,孩子买了那么多的书,怎么不能静下心来读?一些老师埋怨道,书那么多,时间也不算紧张,读点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在我们抱怨的同时,孩子说不定也在纳闷,我们读的书为什么就没有大人参与呢?大人与孩子共同营造阅读的世界,才是祥和而快乐的。孩子年龄愈小,愈需要大人的陪伴,而不是孤零零地躲在一边,不知读了什么,只知道乱翻上几页。孩子读书,固然有许多疑问,大人如果参与其中,就有可能通过自己的阅历来帮着解惑,愈是交流,愈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自然读下去才有了必然性。

我们可以给孩子买许多书,但千万不能忽略了陪伴。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是从陪伴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家长只有认认真真地读孩子的书,与孩子交流起来才会特别的畅通。当然了,孩子喜欢与读孩子书籍的大人在一起,毕竟相互间有了共同的话题。我发现,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全身心地解读一本最爱的书籍,说不定,孩子也会跟在后面感兴趣,自然会买上一本读下去。

不要说别人,我与儿子一般情况下在一起,只要有空闲,就会读同样系列的书,整个书房都特别安静。等到平日里学习与生活,只要有与书里相同的意境,稍微提示一下,往往会心有灵犀一点通。与学生也是一样,我从来不会强迫孩子读什么书,而是身体力行,可以说,旧书摊、新华书店、图书馆是常去的地方,久而久之,一个个孩子都愿意走进阅读的世界。读书不需要大人在一边聒噪,而是需要大人在一边静静地读书,一旦彼此间有了共同的话题,孩子良好的阅读自然会养成。

最后,课外阅读到底是为了什么?许多人没有搞清楚阅读的目的,只知道要阅读。在急功近利人的眼里,阅读似乎就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我想,一旦课外阅读变成了功利性的工具,可以肯定,课外阅读不再是神圣的,而是渐渐变成了碎片式的,看上去得到了优异的分数,却在一步步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一个人只有心甘情愿地干一件事儿,心底才会特别快乐,哪怕花费了再多的精力,都会乐此不疲。课外阅读的目的,我认为应该是培养课外阅读习惯,让更多的课外书籍走进孩子的世界。如果孩子们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老是想着得到多少分数,试问,能够专心致志地读出书的精髓吗?一些大人,为了孩子能够赢得高分,不惜让孩子背诵一些碎片化的书本内容,可能得到一些理想的成绩,可对于孩子课外阅读却没有多大的作用。

在阅读问题上,学校与家庭应该提供可阅读的场所,而不是整日里吵吵闹闹,如唐僧和尚念经,没完没了,许多孩子之所以苦于没办法安安静静地阅读,就在于大人制造了一个混乱的世界。阅读的场所如万花筒一样,提供各种各样的书籍,孩子们如逛超市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路读下去,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喜欢读书。我家小子,在小学时,并没有完全按照专家推荐的书去读,而是选择了贴近孩子生活的杨红樱、沈石溪、黄蓓佳等人的书籍,一路读下去,自然会特别喜欢学习与生活了。当然了,对于孩子们之间流行的《查理九世》系列,我并没有阻止,而是在其读完的基础上,推荐了《福尔摩斯探案集》、《哈利波特》等书籍,没想到,小子读下去,自然理解能力增强了,表达能力也跟着上去了。

课外阅读是一把双刃剑,莫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沉重背负的十字架。如果大人不能正确地看待,一味地急功近利,围绕着专家推荐的书籍不松口,没有搞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课外阅读,到底如何课外阅读,恐怕,再经典的书籍都会失去其存在价值,到那时,一个孩子又怎么可能幸福而健康地学习与生活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