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丰富活动展现生命精彩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让学校丰富活动展现生命精彩
活动,一个人成长息息相关的行进方式,一次次活动,让我们学会与世界相处,积极营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与活动无缘,恐怕生命本身也没有任何意义。可以说,蓦然回首,真正让我们充满记忆的是一次次可贵的活动瞬间,直到生命将息。
学校作为孩子成长活动的主要场所,如果不能够充满生命力,又怎么会让一个人难以忘记呢?学校与活动紧密相连,千万不能够割裂,否则,一个孩子就会觉得校园生活单调无味,高高兴兴上学去,快快乐乐把家还就成了一句空话。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更应该是设计精彩活动的高手。如果我们整日里只知道死板的教学,而不知以活动来引领孩子们成长,这样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效的。有人会特别不解,人只要活着就在活动,又有什么值得考究的呢?殊不知,校园活动需要教育性,否则,任其自由散漫,这样的活动没有实际意义。
我认为,校园活动的前提就应该是教育性,教育无小事,需要教育者多思考,到底能够带给孩子什么,如果没有一定的意义,就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效应。只要人群居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非正式群体。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校园内外,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惺惺相惜的非正式群体,如果不能够给予引导,说不定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走上弯路,这无疑不利于一个人正常生活。
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需要活动本身所具备教育性。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深度思考,到底如何才能够让一个人更好地看待这个世界、和谐地与别人相处,而不是整日里只知道抓成绩,似乎走进学校就是为了考试而来的。活动在教师的陪伴下,我们的孩子会觉得特别有意义。可悲的是,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活动,然而,我的学校教育管理者与工作者都会有意无意忽略活动,误以为,活动就是浪费时间。孩子们并不买账,他们在没有活动滋润下会自发创造,乃至于,自发活动一拨一拨,可能是没有教育意义,我们教育者又会反反复复加以遏制。活动在没有活动意识教育者的眼里有时会变成洪水猛兽,往往在创设活动之初,没有人关注,一旦走上了负面的道路上,又会急急忙忙加以阻止,难怪许多孩子特别苦恼,我们的老师怎么可以这样呢?
学校想要让孩子活动有教育意义,就不能够躲在办公室里,而应该主动到学生中间去。随时把握孩子的活动动态,进行科学整理与疏导,提炼出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真正做到学生喜欢,教师乐意。一旦师生都能够得到教育,我想这样的活动最终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潜力,达到教育性最有效性彰显。
活动最终应该属于孩子的,这就决定了活动应该来自孩子,而不是大人一厢情愿,以成人的眼光来审视活动本身。活动的主角是孩子,作为活动策划者,我认为也应该是孩子,不能够把大人意识强加或者主宰活动本身,否则,孩子们很难从活动中得到教育,赢得成长。我想,孩子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必要符合孩子的个性,那就是娱乐性。
我们大人在设计活动时,常常因为教育性忽略了娱乐性,导致教育性都没办法实现。许多学校精心设计了一些活动,看上去轰轰烈烈,到底孩子们有没有从心底喜欢,那就特别成问题了。记得有一次,我们去观看一台校园文艺演出,台上演出者用尽全力,下面的孩子并不买账,竟然随意走动,完全没有把演出当回事。许多学校管理者在组织一场活动中,常常把纪律性放在首位,就是没有考虑到,活动到底能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孩子们只要适合口味的,就算没有人维持秩序,也能够安安静静地欣赏。殊不知,在孩子们心中,最希望得到的节目,一方面是孩子自己演出的,另一方面是师生共同演绎的,最好台上台下能够有互动,否则,活动也没有实际意义。
明智的教育管理者,他在设计活动之前,绝不会把孩子放在一边,而是以学生会为主体,尽可能争取其支持,真正做到我的舞台我做主。这样的活动哪怕再简单,都会充满着活力,孩子们又怎么会不喜欢呢?
我们在策划每一次教育活动之时,别忘了多问问孩子们,这也是我这么些年来,之所以提倡开展活动的动力源泉。然而,活动的形式一定要多样性,如果单调,自然会无味起来。试想,红烧肉好吃,这本来是对的,如果让你每天都吃红烧肉,就算再喜欢也会特别乏味。我们在与孩子们一道策划活动时,千万不能够简单化,而应该尽可能适合更多人的口味,这就需要活动的多样性。
当然了,活动不需要过分强调规模,有时简简单单一次小型活动,照样能够带来孩子难忘的记忆。为什么呢,活动在强调多样性的同时还需要创造性。一场特别的活动,只要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带来激动,我想,规模再小,也照样能够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记忆。人生在世,为什么充满着神奇,这需要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而不是按部就班,只强调活动的数量,而不在意活动的精彩程度。
最伟大的活动应该是全校总动员,而不是大多数人是观众,少数人是主角。我认为国家之所以强调要开全开足课程,最理想的考核方式就是设计一个个活动舞台,让不同特长的孩子都有可以展示自我的空间。一次活动,如果我们真正替孩子们着想,就需要让参与活动的孩子赢回自信,更好地挖掘自身潜能。如今,死气沉沉的校园之所以能够延续下去,并不在于活动的多样与精彩,而是一次次考试在折磨与摧残孩子们的意志。
一些孩子之所以讨厌学习,一方面是教育制度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教育者的行动方式出了问题,总以为,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其他东西都可以忽略。殊不知,真正让孩子难忘的恰恰是一次次精彩的活动,如果校园没有了活动,我们的教育又有什么活力可言。曾经,我带过一个孩子,他在城里上了两年,整日里打游戏,玩耍,压根儿不把老师和家长的话当回事。到了初三,家长处于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让孩子转到我们乡村学校,毕竟,这里远离灯红酒绿的社会,孩子说不定能够发生改变。刚开始,孩子由于处于陌生的环境,自然不敢放纵自己。从这么些年的教育经验可以判断,如果不想点办法,等到孩子熟悉了环境,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再想着教育,那就更加困难了。恰巧,学校组织了一场班与班之间的篮球赛,我特别在意,为啥呢,这孩子是个大个子,从步伐上看,俨然就是一个可以打篮球的高手。没想到,走上赛场,场边都是我们的孩子,看着他大步流星来回跑动。那时,只要有比赛,我无论手边怎么忙,都会立马放下来。与班级篮球队的孩子一起想办法,如何围绕他搞好战术。也许是自己的诚心打动了老天爷,我们的篮球队竟然一路高歌,杀进了总决赛。赛场上,包括他在内的球员飞奔,场边,班级所有的孩子融为一体,都在加油。有意思的是,这个外来的孩子立马融入进来,大家没有了隔阂,再加上班级所有人都在努力学习,这孩子很快专心致志起来。没想到,孩子最终竟然考取了重点高中,家长没有想到,恐怕连孩子自己都没有想到。
一个孩子,只要你真正的从心底爱着,千方百计创造机会,设计一个个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相信,哪怕是铁树般的孩子都会绽放最香的花。如果我们老是按部就班,不在意活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价值,恐怕不用多长时间,你就会成为一个无聊的教育者。
无论是课堂,还是教室外,我们都应该让一个个精彩活动自然而然到来,尽可能给予孩子们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的校园又怎么不充满着活力呢?窗外歌声飞扬,校园元旦汇演正式开始了……(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