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老王乌托邦美梦

标签:
教育杂谈文化 |
分类: 文学创作 |
教师老王乌托邦美梦
一大早,窗外寒气逼人,不远处操场上,白霜一片,少数几个人正在奔跑。火红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墙角的梅花正在绽放,枯黄的衰草正在为来年积蓄力量。老王刚上完早读课,来到办公室,呆呆地看着远方,思绪万千,不知不觉神游千里之外。
“如果能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该多好呀!”
老王嘴里冒着热气,办公室里空荡荡的,老王吓了一跳,才明白,这是从自己嘴里发出来的声音。
“古人也不知怎么学习的?”教师老王开始钻牛角尖了,像一个小孩子,僵硬的思想有了些许活动。远处传来孩子嬉戏之声,校园内外形成了两个世界。校园内人声鼎沸,大街上寂静一片。
老王冻僵的手指似乎在酝酿:“到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子?”
电脑屏幕上渐渐显示出老王的想法,隐隐约约有点模糊,就像那水墨画,着笔时心中有点念想,慢慢地,开始勾勒一个大概。老王写写停停,嘴里不知在念叨什么,完全不在意外面的变幻无常。
铃声响动,老王知道要上课,弹簧式的走进教室。我恰恰从课堂上下来,出于好奇,竟然愿意放开手边的活儿,看看老王电脑里到底写着什么东西。亏得我的记忆不错,老王写的东西大体如下:
自古以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农耕之时,这本来就是生活常态。可能现在人特别疑惑,如今的生活多么美好,然而却没办法享受幸福呢?我纳闷了,思想尽管错综复杂,却没有多少创意,完全是创造新名词,限定一些条件,让人看得云里来雾里去。哪里像先秦时期的那些哲学家,说出来的话言简意赅,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老王似乎挺崇拜古人,俨然有孔子复古之风)
可能是生活条件所致,没有办法像现在人那样的可以随意涂鸦,动不动就出书。(老王开始自我解释)那时候,人们写出来的字特别费力,一万字以十字为一片竹简计算,需要上千片,难怪老子出关,留下的仅仅是五千言。
我们读老子的文字,需要字字停留,不能够有丝毫的随意,否则,就有可能误解了圣人的良苦用心。事实上,先秦时期,先哲们肯定没有如今的生活条件,反而能够把道理简简单单、明明白白说清楚。(老王心中特别眷恋古人的那份从容)
五千言文字,至今读来依旧意味无穷,就算庄子的文章再怎么丰富多彩,也没有当下累牍的文字那么冗长,只会让人发挥更加奇妙的想象。(老王在老庄世界里遨游,似乎不能自拔了)孔夫子没有留下多少篇章,但一部弟子流传下来的《论语》足以让天下人敬仰。我想,假如夫子生活在当下,不知道会不会说出那些至理名言,恐怕不能够。(老王一直把古人与现代人进行对照,仿佛特别纠结)
实际上,人生就是奇怪,你在物质上得到更多,在问题思考上可能少一点。(老王喜欢东一说,西一说,不由自主地归结到人生上去,实在讨厌)如果先秦时期物质特别丰富,恐怕也不会产生多少哲学家、思想家?(老王老是在推断,殊不知,物质有时与思想关系不大,如果一个人连肚子问题都解决不了,又何谈什么思想?我想,一个人到底如何才能够行得更远,大概保持内在的德性才是关键)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那些荒淫的统治者而言,十有八九都不怎么喜欢,毕竟,人生需要挥霍,否则,对不起一辈子的逍遥自在。老百姓日子过得不怎么好,当然不能够买上多少蜡烛,更别提添上多少灯油了。他们的日子如果没有来自外在的盘剥,可以肯定,一定会过得特别从容。可惜的是,老百姓不能够如此,他们需要在寒风中挣命,却没办法混饱肚子。肚子不温饱,又怎么能够产生思想呢?哲学家不一样,他们十之八九都是没落的贵族,尽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能够看到许多民生疾苦,思考如何让社会幸福就不怎么奇怪了?生活条件有限,说出来的话当然不会唱高调,真正做到惜墨如金。屈大夫忧国忧民,尽管满腹牢骚、浮想联翩,也没有写冗长的文字。后人读下来,艰涩难懂,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思想的表达不在于长篇大论,而在于浓缩的都是精华。时下,许多孩子写出来的文字,看上去辞藻华丽,到底承载了多少思想,实在令人遗憾。(老王依旧放不下孩子,放不下教育!)
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似乎都在忙忙碌碌,一切都在追求快节奏,满脑子就是如何得到更快的生活,反而没办法停留。教育不再替孩子们考虑,老是在追求高分上忙忙碌碌,到底能不能提高人类的文明素质,我真的有些摸不着头脑。(老王如此,我又何尝不是,从早忙到晚,到底为了什么,自己也没有搞清楚。)可怜的教师,我们除了要在分数的齿轮里搅拌,还要在文海中苦苦煎熬,也不知道啥时候才是个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只能是奢望,恨不得夜以继日,日以继夜,成为一个永动机,永远运作下去。不要说孩子们辛苦,我们教师也好不到哪里去,折腾来,折腾去,就是为了在试卷上能够风风光光。上头老是在喊着如何减负,可惜的是,减负似乎只是口头的东西,一切都是白搭,孩子们依旧忙到深更半夜,睡眠严重不足。我们教师整日里忧心忡忡,恨不得把一天二十五小时都用上。不管怎么样,我们反正是两头都不是人。一边孩子在叫苦连天,一边是领导在大声吆喝,只要稍有不慎,就会陷入焦头烂额的境地。(老王的生活在一线教学中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儿了,许多人为此处于亚健康当中,没办法活得轻轻松松,有必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教育生活的改变,尽管长期的工作已经差不多适应下来了。)
也不知是谁发现了电,特别是把电广泛运用起来,我们看上去能够享受黑夜。殊不知,黑夜本来应该是宁静的,如今,我们生活在灯红酒绿中,心似乎失去了归宿,找不到回家的路。满大街吵吵嚷嚷,没完没了。旁边大街上许多人都在跳舞,一点都不顾忌到别人的感受,纯粹是群魔乱舞。我渴望一个人在静谧的天空下,望着点点繁星,思考着人生的意义。(老王渴望宁静的生活,看来,生活的浮躁确实让一个人活得特别累与无奈。)如果没有了电,人世间就不再有灯光,孩子们不需要上晚自修,更不需要起得比鸡还要早上什么早读课。我们也不需要在灯下漫笔,备课、批改作业、写教育教学随笔。(我发现老王最近牢骚特别多,本以为人到不惑之年,可以看开一点,然而,做教师似乎永远没办法看得开!)看上去多媒体时代,干什么事儿都简便了,但事情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没完没了,似乎比过去更加复杂恼人了……
可气的是,老王写到这里没有了下文,搞得人如挠痒痒一样。我还没有尽兴,只知道乱七八糟的,到底要表达什么,老王没有表述出来,可能已经表达出来,自己悟性差,却没有领悟。
走出办公室,巡查整个校园,没想到,老王却在教室里慷慨激昂。我知道,电脑上的文字不过是老王的牢骚话,纯粹做乌托邦白日梦而已。(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