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幸福人生岂能虚度无为?

(2016-07-14 08:36:33)
标签:

旅游

人生

杂谈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教师幸福人生岂能虚度无为?

教师幸福人生岂能虚度无为?

“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在暑期长假,作为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带着一家老小到外面走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就算旅游行业趁势涨价,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惜的是,平日里教师围绕孩子们转,没有时间读万卷书,自然行走在万里路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思考,难怪许多人兴致勃勃地去游玩,回来时不免灰心失望,打心眼里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必要去。

当然了,世俗之人也不知出于什么心态,许多人认为教师旅游无非是不务正业,乃至于有教师在网络间诉苦,就有声音回击,“说什么,有啥可以诉苦的,不是一年还有两次长假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职业特点判断,教师需要走出去,一味地躲在家里,想要一举成名天下知恐怕难于登天了。

一些老师为啥提到写文章头就疼,究其原因恐怕在于没有眼界,只知道在一个小圈子里转转,没有跳出圈子,写出来的文字也不过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教师与其他职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工作本身长期待在小圈子里,但是所教学的内容又常常需要跳出圈子外面去,否则,教学往往会变得呆板,没有了本来应有的灵气。

行走与读书的关系如何处理,这是许多教师在暑期长假需要正视的问题。我们如果能够正确处理行走与读书的关系,往往能够在漫长的暑假变得充实起来,自然教育之路也不至于那么的枯燥无味。

鲁迅先生认为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归是有的。许多教师千万不要把读书作为浪费时间的事儿,有必要每天挤出一个小时左右去读书与思考。人生就是奇怪,当你有意识地挤时间读书,老天爷总会如变戏法一样,在不经意间带来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我发现,许多老师不是没有时间读书,关键在于到底愿不愿意读书?如果你愿意读书,就不会把时间荒废在闲聊、看电视、摸手机上。

有孩子曾经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我总算明白了,您为啥能够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了,原来,每次来到办公室,总看到您要么在埋头备课,要么就在读书,要么就在电脑前敲击文字……”实际上,我们每天都有许多时间从指尖流过,只不过在虚度年华中常常会不由自主选择碌碌无为。我发现,人的选择从言行中能够表露出来,有人渴望发财,整日里在分析股市行情、什么老板赚了多少钱,有人渴望升官,只要是几个人聚头,就在议论谁升了,谁被抓起来了,有人爱漂亮,自然在化妆品的选择、衣服的挑选、美容美发等方面津津乐道……

在我们身边,不是没有时间读书,关键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些人正在偏离教师的轨道,试问,这样下去,你能指望其读什么样的书,能够拿出《读者》、《青年文摘》,读一两篇已经算不错了。难怪有老师抱怨,不是自己不愿意读书,更不是没时间读书,关键是一些大块头的书,只要稍微翻几页,立马睡意上来,也不知到底是啥滋味。在许多老师眼里,我成日里读书、写文章,也算是另类,不免疑惑,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事实上,只要你愿意,我们总能想出办法来腾出空间与时间来读点书,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教育有时不在于你付出了多少,更多的在于有没有智慧来处理过程中的细节。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教育之事看上去错综复杂,没办法理出头绪。殊不知,冷静下来,细心地寻找到底是什么因产生了这样的结果,不经意间,你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许多教师为啥闲操心,不要责怪孩子如何不听话,要从自身寻找问题。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到底有没有尽心尽职,这就需要孩子的教育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方面找原因,而不是孤立的处理事情本身。孩子的教育有时需要理解,唯有如此,你才能够从本质上把一件事处理好。

读书与反思本来就应该成为我们教育者的工作常态,然而,社会复杂多变,一些教育工作者总是心猿意马,想要养成读书与反思的行为习惯也就特别困难了。等到暑假来临,又怎么可能让其静下心来读点书、写点文章呢?不用多说,整个暑假不用说多清闲,说不定还会更加忙碌,毕竟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比平日里更加需要打理,不免抱怨,时间怎么就是不够用呢?

一些教师恐怕想要挤出时间到外面走走,也会觉得异常困难,更别提在夜深人静时读点书、写点文章了。不是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利用暑假设置一些平台,让学校少数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一些教师要么一百个不愿意,利用各种理由加以搪塞,要么在培训期间想办法溜之大吉,压根儿不把培训当作福利,……

实际上,许多一流的企业家或者员工,他们特别在意公司送来的培训,只有不断地学习,才有可能在自己的领域走得更远。可惜的是,一些教师并不能正确认识培训的重要,误以为,专家们的讲话纯粹空中楼阁,没办法接地气,平日里工作是用不上的。这样的认识我却不能够同意,不要用简单的行不行来评判一次培训,有时,我们不妨把培训作为点燃智慧的导火索,无论专家讲得如何,不妨深入下去,利用平日教育过程进行反思,你就会得到意外收获。

暑假一方面固然需要行万里路,但更主要的是不断地学习,进而内化成自己的教育自觉行动,不用多久,你就会在教育教学中站得更高,行得更远。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属于有心人、勤奋学习者,而不是心无旁骛者、懒散者,否则,孔夫子也不会韦编三绝,韩愈更不会说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样的经典名言来。

这几天,我到附近的杭州去游玩,回来后并没有闲着,而是陆续写了四篇游记散文,一方面可以给旅行留给纪念,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旅行中获得一些思绪,进而内化成思想的一部分,显然对今后的语文教学会有帮助。紧接着,我又在计划读蒲公英评论网推荐的一些书,可能学历有限,但直觉告诉自己,一路读下来,总归能够提高教育理论修养,看问题也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候在真理追寻时喜欢用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事实上,“仁者为谁,智者谓谁?”这样的问题搞不清楚,我们又何谈“见仁”、“见智”呢?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为传播人类文化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寄情山水,从山清水秀中获得智慧与仁爱之心,更需要读书以明智,让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仁者”与“智者”。

敢问路在何方,仰望星空,坚守内心的德性,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在灯红酒绿的环境中找一个灵魂栖息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然会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何必在意荣辱得失,宦海沉浮呢?一路走来,我们会发现风光无限,幸福教育人生在脚下延伸。(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