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考试作弊频现根源为何?

(2015-06-30 06:37:5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国家考试作弊频现根源为何?

国家考试作弊频现根源为何?

新浪微博“人民网”【国家考试作弊或入刑 作弊组织者拟最高判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正就刑法修正案(九)草案进行二审,草案一审稿增设条款惩处考试作弊,二审将完善。近年来高考等国家考试作弊频现,“作弊入刑”呼声高涨。据目前草案,作弊组织者等最高将判7年!(新华网)

需要将严惩考试作弊上升到这样的高度,这也算是追求公平竞争的一大举措。实际上,历朝历代,考试作弊从来没有间断过,朝廷也是想尽办法阻止这一切,但总有一些胆大包天者敢于玩火。

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你会发现考试过程中花样百出,实在令人遗憾。在清朝,科举考试事实上是特别严格的,只要作弊,判刑也是超常严厉的。二月河在小说《雍正王朝》里就写了一段考场舞弊案,案情是皇帝老爷的试题还封着,可外面到已经知道了下一轮需要考什么,买试题自然要出高价,实在是赚钱的最佳手段。如果没有李绂的坚定意志和李卫的果断行动,谁又会发现舞弊呢?案件最终牵扯到一位王爷,那就是未来储君弘历的哥哥弘石,可见,就算把考生一个个用小房子隔离开,照样有人胆大妄为,说到底,还是利益在作怪,权力在犯浑。

到过南京夫子庙的人都知道,明清时期科举考试还是特别严格的,考生之间没有办法通气,一旦发现在考试之前或者考试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惩罚也是特别严厉的。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先生就因为发生了科场行贿案,被光绪皇帝钦定为“斩监候”,从此就坐了八个年头的牢。

“作弊入刑”与明清时期的严厉惩罚事实上还算轻的,但照样有人愿意铤而走险,目的就是各取所需,寄托于不正当手段获得最大的利益报酬。从开头的消息可以判断,时下的国家考试,竟然拥有组织者,这样的人十之八九都会有什么权力部门在后面撑腰,否则,也不会如此放心大胆地组织违背良心的舞弊。

大家都知道,正如市场经济一样,有需求才会有产业链,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在国家考试中如鱼得水的,但所有人都希望赢得考试,从而在职业上获得最大的利益,这也是许多人愿意选择请人舞弊的根源所在。

一场考试,如果是国家组织的大型考试,都会有一定比例的难度,想要稳稳当当地通过,有时候需要付出无数得心血,然而,许多人要么工作繁忙,要么怕吃苦,自然希望搞点小动作,万一鱼目混珠,就算花了点小钱,自然没啥大不了的。

据披露,替考者绝大多数都来自条件不怎么好的家庭,他们在学习上从来都是佼佼者,在金钱和所谓义气的鼓动下,不知不觉走上了舞弊的道路,等到事情败露,自己则是一脸的无辜,殊不知,这样的行为违背了考试的公正性,实在有些不值得。

其实,国家在组织大型考试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随着科技愈来愈发达,考场的设置也愈来愈严谨,全方位监控,可以说,只要有一点响动,都会被发现。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弊与反作弊并没有因为高科技就消停,有什么先进的高科技反作弊手段,就会有相应的作弊手段产生,让人防不胜防。

时下全国上下都在呼吁要依法治国,自然严格规范考试也算是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高考,没有严厉的惩罚法律条文为后盾,我们可以想象,不知多少人愿意铤而走险吗?曾几何时,考试舞弊一旦被发现,要么是通知所在单位,要么对舞弊参与者限制多少年不得参与国家级考试。殊不知,这样的轻微处罚实在有些微不足道,可悲的是,有些人不以舞弊为羞耻,反而觉得自己有能耐,似乎无所不能。

我们这个国家,最大的荒谬就是许多人不相信正常的法律程序,都希望通过手上的权力来为非作歹,似乎只有如此,才显得自己有什么超能力。这就是为啥,许多办公室没办法处理的事儿,等到餐桌上几杯老酒下肚,啥都没问题,拍拍胸脯子,总有人能够想出办法来摆平一切,这让许多刚刚来到中国的老外非常纳闷,怎么会如此呢?

本来,考试舞弊就没有什么法律条文来加以约束,就算有了,也有些人不放在眼里,纯粹是有利就去谋取,才不管是不是合法呢?如果人人都遵守法律,那么还会有糟糕的食品、可悲的腐败产生吗?正因为一些人目中没有法律,才敢于干出唯利是图的事儿来。

自古就有官官相卫的说法,许多不正当的行为都是来自于稍微有点权力的人,高考每年都在严格程序上下功夫,但还是有人存在幻想,希望通过舞弊来获得更多的好处。无论是组织者、替考者,还是舞弊当事人,他们都希望利用考试这样的平台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组织者、替考者希望获得最大的报酬,当事人自然渴望得到出彩的分数,如此,脸上有光。

康德认为人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还要时刻坚守自己的德性,我觉得为啥考试舞弊花样层出不穷,说到底还是在利益的驱动下诚信的缺失。

许多学校都旗帜鲜明的打着诚信考试的旗号,殊不知,社会在利益的驱动下,诚信似乎成了稀罕物,抵挡不住歪风邪气,直接导致社会许多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大问题。比如好长一段时间,人们在争论面对老人到底要不要扶,本来应该是理所当然,然而,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一些老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有可以沾边的人,就不管事实如何,一味地抓住不放,导致社会人人自危。实际上,考场也是如此,从小学到社会上组织的考试,没有什么起码的信任,原因在于无论何时,总有少数缺乏道德底线的人妄图浑水摸鱼,来个双赢。不要以为即将出台的惩罚考试作弊的条文就能解决一切,我们这个社会,缺的恰恰就是对法律条文本身应有的尊重,他们不是想着如何尊重法律,而是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如果没有空子可钻,也会铤而走险,为了利益,不惜抛弃尊严,任凭无耻占据整个心灵。

我们不要存在幻想,要知道公平的考试不仅需要法律条文作为保障,更需要每个人从德性上维护自身的尊严,唯有人人都有羞恶之心,我们才能够在诚信的维护上走得更远,社会才会走向公正、和谐与信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从小诚信做人,让诚信的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只有这样的诚信之树多了,社会诚信大森林才会不被社会可怕的恶俗所污染,共享美丽蓝天才不是一句空话。

愿考试在阳光下构建和谐美丽社会,推动整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成为世界的骄傲。(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