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乡村孩子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令人担忧的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似乎走向了无厘头,每个人都对于这个角落的教育表示怀疑,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到稍微出色的学校里去,这就导致了乡村生源的减少,许多学校人满为患,每年调进的老师几乎为零,而调出的优秀教师却非常多,这无疑给乡村教育带来了致命的一击,让人觉得非常的担忧。
人们总希望乡村教育能够突出重围,再次回到春天般的勃勃生机,一切似乎不尽如人意,就像这严寒的冬天,一切都了无生机,满目苍凉,很难给人以新鲜的空气。我们置身其中,总觉得有些不对味,如果从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看,真的觉得有些对不住孩子们。
并不是农村的孩子不努力,而是乡村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教育硬伤,尽管采用了所谓的教师流动,那也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觉得我们的农村教育如果仅仅依靠一两个人能改变一切,我不否认存在,但是微乎其微,人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存在,更多的是自以为是。有专家说得好,我们现在的乡村教育,愈是讲良心的人愈是觉得痛苦,毕竟讲良心的人会从全面的角度思考一个孩子的成长,一旦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能得到满足,痛苦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我多么地渴望老师能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可这只能是一种幻想,许多人可能是由于职业的疲倦,也可能是分配的不合理,导致许多人积极性不怎么高,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这在中老年教师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结果,许多孩子跟在后面受苦受累,许多家长跟在后面茫然吃苦,至于有没有效果,只有天知道。
一个老师,一旦有了一定的年限,似乎教育的怪现象见多了,那股教育的热情渐渐消退,自然不会把自己的课堂当回事,这样下去,课堂只能在机械的重复着知识的传授,孩子自然会觉得枯燥无味,孩子的学习存在困难也就自然而然了。再加上许多优秀的孩子都漂流到一些所谓的地方重点学校去了,班上的孩子接受能力自然不会出类拔萃,这无疑给那些固执己见的人带来教育的低效率。 许多老师看到孩子学习失败,总是在问,这些孩子怎么这么差劲,过去的孩子可不是这样。
其实呀,那些有点悟性的孩子都走了,一边是二三十人一个班的乡村学校,一边是五六十人一个班的城里学校,自然老师采用过去的方式进行教学,那是愈教愈没有成就感了,久而久之,自然没有了什么激情,只剩下抱怨了。一些有点能耐的老师,都会纷纷逃离,剩下的差不多都是一些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有人试图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可面对死水一般的群体,真的有点无能为力,人们更多地选择的是敷衍了事,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又有什么好处呢。
面对乡村教育的堕落,许多校长不愿意到这里来,许多老师逃离这里,许多驻守的校长会无奈何地摇头,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够这么沉沦,可是稍微有些积极,又会被各种堕落的思想给摧毁地一点勇气都没有了。只能一个人躲进办公室,悄悄地叹气,剩下地只是想尽办法逃离这块是非之地,毕竟校长们都有些头路,可普通的教师就不这么乐观了,有良心的人只能选择苦苦地支撑,那些悲观失望的人却乐得逍遥自在,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完全可以吃着俸禄不出力。
我们经常想,那些孩子是无辜的,自己必须尽力,可是事实上,一些所谓的薪金分配不会关注人劳动的得失,十之八九都是论资排辈,自然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些人甚至偷偷地做起了第二职业,那种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的是凤毛麟角了,想来为乡村的孩子悲伤。
其实这些孩子是无辜的,只不过是因为家庭的变故或者其他什么的,只能选择在靠近的地方就读,可偏偏碰上了一群不思改变教学风格的人,最终让许多试图靠学习改变命运的孩子有些悲观失望,又怎么能够提升整个国民的素质呢?
过去,乡村教育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每年都会有些年轻教师进来,这些教师就是活水,给平静的校园带来了生命力,尽管年轻教师存在各种缺陷,但是,正因为年轻教师有一股闯劲,给许多中老年教师带来了冲击,自然整个学校都充满了活力。年轻人主动向老教师请教,这也激发了中老年教师的自豪感,同时,年轻教师又能够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成绩,这又给整个群体带来丰厚的活力,对于乡村教育而言,那是一种福音。
记得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来就是十几位年轻教师,绝大多数人都很快成了班主任,自然那时候的教学激情可能带来一些挫折,但是至少整个班级是在前进,孩子也会在教与学中获得能量,从而让学校拥有无限的能量。那时候,农村的孩子都在乡下读书,自然那些悟性好的孩子也在,这对于整个班级而言,也是非常好的事儿。试想想,一个班级,教师再怎么平庸,一旦有了学习的标杆存在,自然每个人都有了前进的目标,这对于一个班级的进步也是非常有利的。
如今,年轻教师都不约而同地分配到城里去了,一些优秀的教师也想尽办法到那里去了,这自然会出现校与校的不平衡,那些有点悟性的孩子也会跟着杀进城里去了,这下好了,乡村教育就变成了寒冬漫漫,总给人没有奔头的感觉。
我们反对生源决定论,但是生源在教育教学中还是有一定作用的,教学相长毕竟经过了一定时期的考验,还是有存在的理由的,否则,许多学校也不会想尽办法留住好的生源,许多老师也不会因为班级出现一两个悟性好的孩子而沾沾自喜。
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但是眼前存在的问题,没有人可以回避,那种听天由命的做法,我觉得是对职业的一种亵渎,那种把个人的恩怨看得比什么都重,似乎孩子的成长与自己无干,我觉得也不足取,要想改变这种失落的乡村教育,这需要一个社会,一个学校都来考量,否则,一切改革都会无济于事。
其实,我们的孩子非常可怜,他们都是一些没有权利的人,否则,如果给孩子选择老师的权利,不知有多少老师要被赶出讲台,这是不可想象的。我们都在主张孩子如何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真正的教育主体应该是孩子本身,可这样的体制只能让孩子们处于很无助的地位,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一些老师敢于自以为是的原因所在。他们从来不需要担心自己会被孩子赶出去,反过来还会抱怨孩子的不配合,不听话。一旦孩子成绩不理想,十之八九都会把棒子打在孩子和家长身上,从教与学双方来看,这是不公平的。
乡村教育,我觉得是在失落,这是事实,我们没有必要回避,需要我们的顶层设计者认真反思,否则,那种公平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
谁来拯救乡村教育,谁来帮助乡村的孩子,老师需要思考,管理者更需要反思,不能无限制地拖下去,否则,那是对教育的一种亵渎,也是教育本身的一种悲哀。(钱永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