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随机家访进行到底

标签:
孩子家长家访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将随机家访进行到底
九月底、十月初注定了不平凡,一连串的节日打乱了人们平日里工作的节奏,搞得老师爱又不是,无奈又不是,毕竟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还是那么多,总归要完成。其实,中秋也罢,国庆节也罢,老师最担心的莫过于孩子在家作业完成情况。
有人提出老师辛辛苦苦地在讲台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可在家几天一过,老毛病马上产生,害得许多老师不得不利用课堂时间,上重复不断地政治课。我和妻子明白国庆节七天长假,对于孩子们而言,意味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说初一、初二还可以稍微喘一口气,初三毕业班,放在谁手上都不敢有半点马虎,自然想起了随机家访这样的方式,尽管一家一家的问,一家一家的指导会非常地累,毕竟还是有效果的。
妻子在放假前就已经吩咐孩子们,自己一定会在假期进行家访。据妻子说,家访这样的话题一说,孩子们的表情异常复杂,其惊讶程度不亚于家长会。当然了,想要高效地开展好家访活动,事先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学生的家庭住址、路线图、家庭成员等,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够保证家访少走冤枉路。
我发现如今的村子比以前大多了,你就是有孩子的详细地址也未必找到。我和妻子往往会记住要家访孩子父母的姓名,沿途再问一些人,有时候,还会出现同名同姓的人,搞得自己不免还是走了一些弯路。有意思的是,我们要到一个孩子家,恰好到了另一户人家,问旁边的人,竟然这户人家的大人就叫这孩子的名字,亏得人家没有人,亏得受访孩子的母亲及时打来电话,否则不知会闹出多大的笑话呢。
也不是所有的家访都是一帆风顺,最伤脑筋的莫过于自己口干舌燥地啰嗦了半天,可孩子只是低着头,似乎没有一点效果。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孩子的卧室特别的杂乱,我们竟然帮助其收拾房间,足足有两箕畚的垃圾,这样的随机家访,确实能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环境,这只有认真家访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够看到。只不过,现在许多老师依赖于家校通、手机、电话等现代化传递交流的工具,自然把家访这样的古老而有效的方式给丢之脑后。
曾几何时,老师们都会走家访这样的路,自然也会得到一方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这是现在年轻教师很难体会到的。我有一个同事,讲过自己的一个故事。自己上初三了,也不知那一天怎么搞的,早早地上床睡觉了。第二天,班主任问,这位同事回答十点多钟睡觉的,毕竟那一天下着大雨,按理说,老师应该可以蒙混过关。没想到得到了老师一个耳刮子。原来呀,尽管下着雨,老师硬生生地在九点多钟站在他家的屋檐下。自然谎言得到了戳穿,这位同事再也不敢骗老师了。
我觉得这样的老师如今愈来愈少了,总是单方面地抱怨孩子,却不愿意走近孩子的世界,全方位了解孩子。如果现在你跟某个年轻老师说,今儿家访了,他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天真地认为你这是不可理喻的行为。上帝呀,现代化通讯设备,其实也有无法弥补的缺陷。你最起码无法听到孩子的呼吸声,没办法看到孩子学习的环境如何,尤其是一些孩子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每个孩子学习出现困难,都会从家庭环境中找到一些出人意料之外的答案。据说,有一位老师曾经埋怨某个孩子作业老是写得歪歪扭扭的,不知说了多少遍,就是没有办法改变。等到这位老师走进孩子的家里,才明白自己错怪孩子了。孩子家没有一张像样的桌子,几口人挤在非常小的空间里,小孩子没有办法,每天只能趴在床上写作业,自然字写得不怎么理想。
老师存在偏见,我们常常找不到学生存在问题所拥有的答案,自然也就以教育不是万能的来安慰自己迷惑的灵魂。
随机家访,能够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更好地解决孩子暴露的问题,那时候,孩子无话可说,只有迅速改正的份儿了。我们不会无限制地跟家长聊多少,更愿意走进孩子学习的地方,发现了一些不合意的东西,总能够第一时间指出来,让孩子们不至于犯了错误之后,老师充当事后诸葛亮,只不过,那样做,一切都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没想到,两天的家访,一些孩子态度一百八十度的改变,及时向妻子汇报自己的作业进度,他们明白,老师提醒自己是为了帮助自己,再不努力,就太不像话了。
我和妻子每走一户人家,都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家访不是为了批评谁,而是帮助受访的孩子更好地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人呐,一旦将心比心,孩子们还是能够改变,家长也会全方位的支持,这是许多老师很难想象的。
随机家访,我和妻子将一路走下去,相信孩子们在沟通交流中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这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任何一个家庭都渴望看到的。稍微休息一下,我们又继续行走在家访的路上。(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