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访发现新问题不是坏事儿

(2013-10-04 05:53:04)
分类: 教育论坛

家访发现新问题不是坏事儿

家访发现新问题不是坏事儿

昨天家访效果明显,至少受访的孩子知道努力学习了,从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努力的气息。为此,妻子似乎觉得继续家访非常有必要,这不,上午回了一趟老家,此时又开始张罗下午的家访了。

我没有推辞,儿子也非常支持,中午稍作休息,和妻子又踏上了家访的道路。由于昨天的短信提醒,今天家访的人家,孩子的房间都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每个孩子都在家,没有出远门。也许是放假的缘故,我们也发现了新的问题,放假已经两天半过去了,一些孩子作业完成速度太慢,有些学科还只做了一点点,这就有点过意不去了,其实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也看到了这一点,既然知道错了,我们也不便在家长面前说什么。

细细分析下来,我们也知道,刚刚放假,许多孩子还以为来日方长,可以放荡散漫一小会儿,反正没有人知道。殊不知,人呐,一旦玩的欲望诞生,没有人提醒,就会无限制地蔓延下去,等到觉醒过来,一切就会变得手忙脚乱,作业质量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了。

其实呀,每次放假结束老师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检查学生的作业,自然作业做得不尽如人意,这下好了,老师大动肝火,底下的学生如坐针毡,说不定一堂课就这样草草了事,更可怕的老师要两三天才能够晃过神来,可惜时间不等人,这对于学习中的孩子而言无疑是浪费时间,无疑是一场悲剧。

我们尽管三天时间有两天在孩子们家中穿梭,但是,这样的行动还是有收获的,至少能够起到提醒和督促的作用,看来,久违的家访,对于孩子们而言还是很有必要的。有人可能认为,信息时代,有了现代化交通工具,没有必要在到孩子家去走一走了,完全可以通过手机解决一切。

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家里,了解孩子的学习环境,你才会真正找到孩子学习存在困难的原因,一旦谜团解开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也就有了眉目,这是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由于家访,我和妻子似乎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话题要探讨,这些想法似乎水到渠成,没有任何刻意地追求。

国庆节,对于许多人而言,也有许多事儿要忙碌,吃喜酒,走亲戚,回老家,探好友,……我们也自然不能免俗,可还是能够挤出时间来家访,毕竟,孩子们都上初三了,来不得半点马虎。我觉得当下的家庭教育很是存在问题,至少家长有了积极性,但是也不知到底怎么样帮助孩子,这就需要老师登门拜访,给以实实在在地指导,这比什么都来得有效。

妻子说,一个个家长见到我们到来,都是那么的热情。我不由得深思起来,又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老师能够看中自己的孩子,又有几个家长不希望老师能够给以家庭教育方面实实在在的指导,不要老是等到孩子犯了错误再去找家长,那时候,其实一切都已经晚了,又有什么用呢?

如今社会,人们对教育存在程度不等的偏见,原因很简单,我们的老师家访次数太少了。有些家长看到我们的到来,一方面感到惊奇,另一方面又是无限的感激。正如某个孩子的奶奶所说:“孩子从上幼儿园到现在十几年来,还是第一次看到老师来家访。”高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们自然增加了家访的信心。

孩子们也害怕老师的家访,毕竟家校的联系不畅还是给这些小不点有机可乘,自然会在学习的某些方面大打折扣,这是家长和老师很难关注到的地方。有些家长也看到孩子整日里关在房间里,误以为在认真做作业,殊不知孩子却在其他方面干得起劲。一旦老师把家访常态化了,孩子自然不敢在学习方面有任何的空隙可钻,成绩进步也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儿了。

我觉得孩子的成长不完全是由性格决定的,还有生活环境感染着。我和妻子家访最怕孩子一言不发,没想到,愈怕什么就来什么,竟然有一个特殊的孩子,从交流到结束,只有点头、摇头、哭泣的份儿,嘴聋似乎成了常态,家长在旁边着急,我和妻子也直感叹,也不知这样的家访是不是一个错误。妻子有些不放心,几次坐在电脑前,想给孩子写点什么,可又无法着笔,我自然也跟着着急。特殊的孩子,多元化的社会似乎愈来愈多,我们顿觉身上的担子不是一般地沉重。

也许只有这样的家访才会发现更多的新问题,只有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自己才会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吃完喜酒回家,漱洗完毕,马上坐在电脑前,敲击一天的感受,也不知是不是给自己鼓劲儿,还是在寻找一个个问题解决的途径,也许两者都是吧!(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