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者的眼里不能没有孩子

(2012-11-10 07:54:07)
标签:

孩子

老师

活动

和谐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教育者的眼里不能没有孩子

教育者的眼里不能没有孩子

半夜醒来,隐隐约约地听到九个月大的小侄儿正在哭闹,妻子不知教育者的眼里不能没有孩子什么时候,也醒了,渐渐地,声音愈来愈大,看来小家伙又有哪儿不舒服了。妻子作为侄儿的姑姑,自然会很快跑过去,也不知多长时间,反正迷迷蒙蒙的,只见天已大白。问妻子,小家伙怎么了,妻子说,是闹肚子。

小孩子,没有无理由的哭闹,只要把根源找到了,一切又会恢复平静。在学校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往往会非常苦恼,一个孩子刚刚经受了老师的教育,不一会儿,又犯同样的错误,直叫老师皱眉头。每次作为旁观者,我都为老师的苦苦婆心而感动,似乎这样的言语,孩子再不改正错误,有点太不讲良心了。现在想想,似乎又有点不对,我发现,老师们的大道理说得千千万万,可谓是纵横古今,贯穿中外,就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只要大声呵斥,来个大幅度的惩罚,一切都解决了问题。其实不然,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许多孩子的毛病不是一天、两天积累下来的,总是有许许多多的原因牵扯着,作为老师不教育者的眼里不能没有孩子认认真真的梳理梳理,难免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悲剧,坏毛病反复出现也就教育者的眼里不能没有孩子自然而然了。

孩子们,可以说,很大程度上需要聆听老师战胜教育者的眼里不能没有孩子坏习惯的方法,魏书生先生曾经用药方的方式来解决孩子身上的毛病,每天给自己开一服药方,上面列出自己存在哪些毛病,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克服,从而达到自我内省的目的。我们也试过这样的办法,最大的难度,就是师生之间的坚持,老师的繁杂事特别多,学生的意志薄弱,只要哪一头淡忘了,这样的药方治疗法也就会前功尽弃。

我们要在心里允许孩子们反复,如果一说就改正,一用一个方法就灵便,这样的老师也太好当了。其实,做老师的,在一个孩子身上,不要说解决问题,问题出在哪儿也会是一个问题。正如同样是感冒,它的诱因也是不一样的,有些需要这样的药方,有些需要那样的治疗,这是不一样的。孔老夫子就会注意这方面的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地特点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孩子自由成长。

老师们面对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孩子,我们需要研究更多的方法,这就决定了自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行判断,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帮助孩子。其实,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人们,他们尽管不直接面对学生,但是也需要处处为孩子们着想。

每发一道命令,每设计一个活动,都要扪心自问,这样的活动,孩子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能不能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基,如果是为了迎合某些领导的虚荣,那这样的活动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一个好的校长,他需要正确的区分务虚与务实之事,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自己会忙得焦头烂额,一头孩子不喜欢,一头老师大抱怨,领导也未必欣赏,这样的活动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可言。在如今这样的社会里,许多人认为,搞什么活动,都是为了迎合领导,这样的说法,我们没办法否认它的存在。但是,真正懂教育的人,他们只要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聚广大师生的智慧,同样能出现精彩的活动。

每次去参加一些现场会,我都在想,这些孩子都获得了什么,如果是自信,那无疑就是收获,如果是浮躁,那无疑是失败的。经常会听专家们讲,这样的活动,你考虑到了孩子们吗,同样的是文化专栏,孩子们的元素有多少,如果一味地赶潮流,完全追求出新,脱离了孩子们的实际,这样的文化打造只能是专为迎合领导而做的,一旦活动结束,这样的文化布置也没有了任何价值,只能任时光流逝,新的变模糊,直至可以完全漠视。

孩子的世界里,到底怎样的文化设计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我觉得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如现在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们没有必要把老人家的作品推荐给小学生,这显然教育者的眼里不能没有孩子不合时宜,还不如介绍一些儿童作家为妙。至于鲁迅、茅盾、郭沫若……这些大师级的人物,由于时代久远,我们也要看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如果一股脑儿的推荐一些作品,这对于中学生可能会有意义,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我觉得价值就不明显。

别忘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的领导,孩子犯错误了,问一问自己,我有没有教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学校布置文化景点、设计一些大型活动,不妨都问问自己的学生,他们喜欢吗,一旦眼里有了孩子,学校的一切自然会和谐发展,孩子的快乐也会溢满校园。(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