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得的会心微笑


标签:
教学孩子老师内心教育 |
分类: 教学天地 |
一次难得的会心微笑
这几天,我注定要讲朋友孩子的故事,就像卢梭不厌其烦地叙说爱弥尔的故事一样,一个人一旦在某个人身上投入很多,似乎总有写不完的话题。
说实话,我没有想到这孩子的语文成绩如此的糟糕,可是,作为一个善于挑战的人,只能拿出自己的压箱底的功夫,也许是死马当活马医吧,没有谁敢打包票,只有试试看,希望有所起色。
他又一次交出了自己写的日记,这是他写的第二则日记,前一篇我没有定什么范围,只是要求记录一天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他写的并不令人满意,我只能写一篇下水日记,也不知他能不能开窍。事实上,他写的第二则日记也好不到哪儿去,这可是给他的父亲写一封信。想一想,他跟父亲已经度过了十六年的大好时光,可惜的的是在笔下依旧是那么的惨败,文字是那么的枯燥无味,心里想表达父亲对自己的爱,可就是刚开了头又煞了尾。
平时,又有哪个老师会高度关注这个不怎么开窍的孩子,毕竟这样的孩子太少了。写起文章来,没有一点感觉,似乎不是在生活,而是在完成一项并不情愿的任务,这样的学习状况,想有所起色我想比天还难。
有许多老师把孩子的语文水平的低下归为基础知识不牢固,我却不怎么同意这个观念,有许多孩子,他们也非常的听老师的话,可就是语文学习不能更上一层楼,细细想想,我们的教育理念看来有些偏差。
曾几何时,有许多人把基础知识的学习比作建房子是的砖头,没有砖头的堆砌,一个建筑很难成型。可是真正懂得搞建筑的人都明白,建一座高楼大厦,最关键的是选好钢筋混凝土,构建牢固的地基和框架结构,否则,一场地震,整幢建筑都会瞬间凋蔽,没有任何商量。
我们的知识也不例外,仅仅有零碎的知识,这对于学习困难者而言,这样的学习如蹲在监狱里那样的无比难受。我们的课堂需要孩子的自我灵魂回归,一旦老师明白了心灵对孩子学习的作用,他的孩子一定会悟出一些名堂。许多宗教都讲究悟性,所谓悟性,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如果连自己的内心都茫然了,他又怎么能够学好语文。
我在课堂上经常把语文的学习比作人的发展,一个人,如果没有激荡不停的血液,仅仅有光彩夺目的皮毛和粗壮的骨骼,这个人也是没有生命力的,选择让孩子的灵魂回家,这是开启孩子智慧的一把金钥匙。这样的认识又有几个老师能去总结呢。
这个可怜的孩子,他一直就是语文知识王国的弃儿,没有人唤醒他灵魂深处的激情,只是在痛苦地摧残着毫无知觉的身体而已。我有义务做这个开启他智慧的第一人,一旦孩子的智慧火花被点燃,一切都会变得无比的容易。
我肯定了他写的日记有了进步,可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点不自信,这孩子太需要语文的成功来激励自己了。我没有否定他写的第二则日记,还需要用行动给他找回自信。
这也是我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年来,屡用屡成。那就是要求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二十分钟,其实,这是个善意的谎言,他们实际写的时间多会超过这个数字。随着自己一次次的报时间,孩子们都怕完不成任务,埋下头来,狠命地写,这时候,孩子们心里想着什么手上就写什么,往往会把文章的字数远远超过六百字,你让他停下来也不可能了,一旦看到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本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信心自然而然地就在内心深处生根发芽了。
这孩子也在我的要求之下,开始写自己的第二则日记,我则在旁边提醒,眼前就是父亲和自己,不要像其他的东西,遇到不会的字及时跳过去,笔不能停,不要摸头,一个劲儿的写,一看到笔有一点点停顿,我就大声呵斥,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写得飞快,手可能酸,但是有我在旁边,他不敢停。有意思的是,时间尽管稍稍长了一点,可他不知道,只有我知道。等到我告诉他仅仅用二十分钟写下六百五十字时,久违的笑容终于挂在脸上,我为他高兴。
其实,只要老师关注孩子的内心,善于经营孩子的内心,语文学习又有什么难?(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