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才、胆、识、力——文章不可回避的元素

(2011-09-08 08:14:47)
标签:

原诗

叶燮

教育

分类: 文学创作

才、胆、识、力——文章不可回避的元素

才、胆、识、力——写文章不可回避的元素

可能是周围有些沉闷,几乎每个人都萌生睡意,前面讲话的人变得愈加模糊,我试图专心听讲,耳朵里嗡嗡作响,还好自己手里有一本叶燮写的《原诗》,尽管是文言文,在此时此刻还能提神,不至于眯着眼睛睡着了,那样,有点对不起台上讲话的人,更对不起上帝送给自己的美好时光。

翻开书,一路带着惶恐看下去,之乎者也已经不是问题,我感觉比听讲座好一些,至少不头脑发胀。没想到,这本书了还有珠宝可掏,一阵欣喜,睡意顿无。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一直没办法解释的写作问题,这里终于有了合理的答案。

有人问:“多读古人之诗而求工于诗而传焉,可乎?”作者认为不可以。这里名义上是谈诗,其实,一切文学样式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经常有家长问,我家的孩子就是作文不好,我们也想了许多办法,买了许多优秀作文书,就是没有起色。老师更是为作文教学的效果产生疑问,甚至纠结一辈子。

我一直有一种不成熟的观点,文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至于为什么这么说,自己的底气也不够足。亏得今天的一场讲座,没有了杂事缠身,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正好叶燮提到了这个问题,而且有了自己的答案。

《原诗·内篇(下)》开头就写到:“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专家解释:才,是指作者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才能,胆,是指敢于发表意见,打破束缚的精神,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鉴别能力和审美能力,力,指的是概括各种事物与自成一家的笔力。

细细品味,看来文风有时由人的性格决定的。在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人看到别人写的东西,自己往往有知音之憾,似乎作者写的东西,自己也想到了,就是没有办法把它表达出来。这时不免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写出来,写出来可能比读的文章还要好。如果真的让他去写,有心乱如麻,不知如何一路写下去,这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这种人,不能算有才,叶燮的观点还有有现实意义。

有一路人,有自己的想法,面对专制的统治,曾经有的可怕经历,自己又胆小怕事,这时,遇到不平之事,往往也不会不平则鸣。总希望别人能为自己讲话,诸不知,人人都如此想,难免真理远离,社会无正义之气。

更有一些人,没有是非观念,一味的发泄自己的不满,就像骂街的老妪,喋喋不休,就是清官也很难让其明事理。细细追究下去,心存私意,这时你跟他说理,也难免会三七二十四了。

至于自成一家,那需要群体的智慧。我不认为这里讲的是概括力,用影响力更恰当。向我们这些平庸之辈,没有上百万粉丝的追捧,没有所谓的文化圈,自成一家难免是句空话。

才,作者认为应该有伟大的胸襟,只有志向远大,才能有胆有识,像鸿鹄一样在无边的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赢得万人瞩目。这是整天圈在学校的孩子很难做到的。如果你走进校园去问一问孩子们的志向,又有几个愿意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老师权威的压制下,又有几个敢于讲真话,至于审美力和判断力,老早被标准答案搞得战战兢兢的了,至于文化圈,在学校的文学社团也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样子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好文章又怎么能产生?(钱永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