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喝“骨头汤”的误区!

很多人喜欢喝“骨头汤”,认为“骨头汤煲的时间越长营养越丰富、吃肉不如喝汤”等,部分老人和儿童甚至依赖喝汤补钙!事实上,这是不可取也是不科学的。原因是:
第一、骨头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许多营养素遭到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得越多。老火汤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只能说比白开水多一点点营养。因此,煲老火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两小时以内为宜。
第二、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猪骨汤中的钙量还不足150毫克。经检测,一碗骨头汤大约含有2-3毫克钙。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第三、俗话所说的“吃肉不如喝汤”,主要是因为肉汤的鲜味往往超过了肉的鲜味,人们由此而误认为肉的精华都跑到肉汤里去了,汤的营养比肉好。
其实,老火汤的鲜味,是因为经水煮后肉类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于汤内,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煲两个小时以上的汤中,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还有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
第四、有人认为“汤越靓,营养越高”,其实并非如此。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
尤其是痛风病人、糖尿病患者,因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而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因而过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汤的鲜美还与汤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关,这些都不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