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可控而通缩压力怎样变成动力
原作:龚蕾

美联储耶伦在上个月会议上表示,全球原油价格持续下跌,通胀压力降低,耶伦关注的几个主要经济数据中,通胀率数字离美联储预期2%目标差距最大。耶伦在接下来几个月里,最关注的数据转向了通胀率,她希望可以在加息前推高通胀率,即便达不到2%最好也是接近。
先来一起看一下通胀与通缩本质有何不同呢?由于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按固定币值随时兑款金属货币,纸币超发商品就会涨价,通胀指纸币发行量超过流动中所需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通缩与通胀相反,通缩指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通缩时期常常伴随生产下降、企业利润降低、生产投资减少、经济增长乏力、大多数商品价格下降等现象。通缩也分为温和通缩与危害通缩。一般来说,各国央行都希望保持适当通胀来刺激企业持续追加投资,这也是凯恩斯理论。
上周,瑞士央行取消实施三年多的欧元/瑞郎汇率下限,金融市场出现了数年来较大波动,半个小时内瑞郎兑欧元飙升,欧元区其它许多国家汇率兑瑞郎下跌,美元兑欧元上涨。而瑞郎与欧元的脱钩,同时也或宣布欧元区即将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
欧元区经济增长一直表现乏力,尤其是通胀率很低,随时可能陷入通缩风险。欧洲央行曾表示,若欧元区出现通缩,将会采取一切措施阻止通缩。市场预计,若欧洲央行启动新一轮债券购买量化宽松,那么新增货币或涌向瑞士瑞郎。瑞士此举也或表明了,欧元区、瑞士随时可能陷入通货紧缩。英国也可能也处于通缩附近。
这也让想到美国金融危机后,伯南克推出三轮大规模债券购买量化宽松。正如哈瑞·波特在书中写道,央行印钞增发货币或就是为了推高通胀。因为通胀可控,而通缩是央行不愿意看到的。耶伦在去年十二月会议上表示,2015年第一季度加息概率较小,其实她这几个月正为加息铺路,油价下跌不是耶伦关心的,美元走强目前也不是耶伦最关心的,耶伦目前最关心的数据是美国经济物价消费指数,也就是通胀率。耶伦希望推高通胀率,若通胀率一直这么低,市场也在猜测美联储会不会拖延加息时间。
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去年年底以来,美国正走在加入通缩俱乐部的道路上。根据华尔街见闻文章,全球经济复苏曲折,物价徘徊在通缩边缘,各国央行纷纷采取降息与量化宽松计政策,而全球主要经济体已滑向了通缩边缘。有效需求下降速度快于供给速度,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原油价格持续下行加剧了通缩压力。
去年10月美联储已经退出宽松,美联储量化宽松QE并未改变人口结构。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继续维持低利率与宽松货币或就是为提振消费与推动企业追加投资。页岩技术、低成本优势、互联网与科学技术等推动美国经济复苏持续强劲,美国经济或引领全球经济进入再平衡。
一般来说,通胀刺激贷款,而通缩情况下债务会更昂贵。哈瑞·波特在书中写道,一切均在意料之外,通缩或即将改变一切。对于通缩,外国经济学家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物价、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英国经济分析报告认为,尽管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物价存在下行压力,但经济中大部分企业和居民将从中受益,无论是通缩,还是通胀,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深入分析,避风险、调结构、稳增长。通缩压力也可变成调结构稳增长的动力。
(以上仅代表笔者个人一点儿不全不足想法,欢迎指导欢迎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