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本质是信用
原作:龚蕾

提到金融,想到银行。对于金融的理解,最早是在大学,大学有一个专业叫金融学,笔者一个同学的姑姑是金融学教授。而金融学专业是在经济学系,主要开设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学、保险学、微观金融、宏观金融、国际贸易、证券投资分析、公司财务分析、国际结算、财政学、统计学、计量金融学、会计学等。
本科毕业的同学很多去了银行做出纳,硕士毕业的同学很多去了银行前台做出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还有事业单位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还有保险公司、证券机构等。
一般来说,前台出纳做一阵子后,会进入信用审批、风险管理等科室,或者去做大客户信贷经理、理财基金顾问等办公室。

第一,什么是金融
查阅了资料,金融的定义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实现价值等效流通,实行从储蓄到投资的过程,侠义过程可以理解为金融是动态货币经济学。
金本位时代,黄金是公认的最好价值代表。金就是指金子,融指固体融化变成液体,也有融通的意思。
金融就是把黄金融化分开交易流通。如今,黄金已经很大程度上被更易流通的纸币、电子货币等所取代,但是黄金作为价值的流通并没有变。
第二,金融信用的本质
金融从产生开始,就同时伴随着信用,对于金融业来说,信用是金融业资产的首位,也就是说,信用是银行生存之本。也就是为什么居民都放心地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做贷款,投资建设和给企业贷款等,盈利后,银行会从贷款中受益。
假如没有了信用,那么,银行业惜贷,企业就会融资困难,银行和企业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看到一篇文章,在美国,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伯南克推出了大规模量化宽松债券购买,银行大量印钞,有经济学家分析,美国银行贷款的钱或已经不是来自储户,而是来自印钞了。
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项目,金融信用也是一样,对于金融体系来说,最根本基石是信用。
第三,互联网金融
昨天在听某台余丰慧老师讲解互联网金融。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带动了金融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资源把每个客户、每个企业,与金融相关业务都搬到了线上,互联网金融其实也是建立信用体系。
在笔者理解,企业品牌中包含了信用,一个企业想要从做有优秀打出品牌,也需要企业信用,这种信用比如说产品或服务与顾客之间的信用。
银行持续增加贷款,不断密布分支网店,这来自于经济发展,来自于企业的发展,比如最具灵活性的中小微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上供应,需求方消费者购买了,消费者购买力增加来自于工作收入增加,家庭生活越来越好。
信用过度膨胀可能会给银行增加潜在风险,比如不良贷款,影子银行等。信用如果膨胀,就会促进投机而不是投资,就会繁荣虚拟而不是实体。信用如同黄金一样珍贵,犹如企业品牌一样是有价值的。

(以上仅代表笔者个人一点儿不全不足想法,欢迎指教欢迎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