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能源大公司为何关闭?

(2013-09-29 07:11:12)
标签:

财经

分类: 财经评论

英国能源大公司为何关闭?
原作:龚蕾


英国能源大公司为何关闭?


    今天英国每日电讯报财经评论说,英国最大能源公司由于绿色税收延迟而关闭。
    英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森特理克集团Centrica表示,若米利班德的计划实施,他们将会被迫停业。该集团将过去5年价格的上涨归咎于全球市场天然气购买价格的上涨、运输监管和商业费用的增加,还有环境税。森特理克集团发言人表示,如果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控制价格,不仅森特理克集团在经济上难以维持,对于其他的能源供应商也是如此。
    之前,英国媒体报道,英国首相布朗与能源巨头协商,从2008年开始,提高能源企业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的费用,并将每年由此增加的5亿英镑收入用于扶贫贫困家庭,减轻能源价格高涨给其生活带来的压力,一些议员提议对能源企业征收暴力税以帮助低收入家庭,但政府打算采取其它措施来帮助低收入。
    上周六,乔治·奥斯本说,政府必须保持能源负担能力,减少绿色税收票据影响,英国不应该应对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
    英国巨头能源公司面对高额每年耗资用于家庭账单,业内人士认为,花费很高,每年每户125英镑。公司抱怨说,家庭计划可能正阻碍了绿色税收新政。
    上交所一位发言人说,绿色税收新政仍处于初期潜在成本,有理由延长18个月。许多能源行业应通过税收制度来支付费用,三大供应商已面临数百万英镑的罚款,根据以往的目标认为,所看到的使得他们质疑成本。
    米利班德的最高限价承诺使得能源公司更难签署天然气进口合同,市场更关注价格上限可能会阻碍了合同付款。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控制能源价格成为了英国大选的亮点,尽管英国大选要到2015年才举行,但党派间的拉票暗战已经开始打响。
    根据英国卫报说,英国六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绿色新政计划目的就是希望家庭通过向私有金融部门进行房产抵押贷款、来购买高效能产品,例如新锅炉或隔热装置。英国绿色建筑委员会负责人也指出,有很多办法可以推动绿色新政的执行,帮助政府解决能源危机。尤其是利用税收来激励家庭付诸行动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第一,全球气候变化。文中提到了英国不应该是应对世界各地气候变化,换句话说,全球气候的变化或使得对于能源采热等英国家庭需求增加。也或说明,全球气候变化或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要面临的。
    第二,能源行业涨价和政府绿色税收方面,或可看出,英国政府想通过绿色税收一方面控制能源价格上涨,一方面想增加税收。
    第二,市场方面,能源价格上涨,一定不利于以能源为生产资料的企业生产,能源价格上涨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不利于英国经济。也或看出,英国经济亟待增加复苏的速度与步伐,而实际上,不仅英国甚或整个欧洲来说可能复苏都较为缓慢。能源价格上涨更加不利于英国实体经济。
    再来看CNN头条也是关于英国,伦敦对房地产泡沫担忧进一步增加。伦敦房价飙升使得英国人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变成了恐惧。
    分析原因:
    第一,据了解,现在英国家庭的平均能源账单超过了1300英镑,这几乎是十年前的两倍。雪上加霜的是,包括英国天然气公司在内的能源公司还计划在今年冬季提高能源价格。也就是说,能源价格上涨不仅可能影响到企业,还可能影响到家庭消费增加。家庭账单增加了家庭能源消费。   
    第二,据米塞斯日报,美联储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影响了欧元区经济,也影响了拉丁美洲的繁荣萧条。在拉美国家有更多资本密集型和前瞻性行业,这些行业对美国货币政策更加敏感。
    第三,美国持续量化宽松政策,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可能更加刺激了市场中一些资产价格的飙升,而英国能源价格上涨更加不利于实体经济。
   
参考文章:
1、《Energy giants close in on green taxes delay》,telegraph,By Emily Gosden, and Kamal Ahmed 28 Sep 2013
2、《Record London house prices stoke bubble fears》,By Virginia Harrison   @CNNMoney September 27,2013

(以上仅代表笔者个人一点不全不足想法,欢迎交流。)
英国能源大公司为何关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