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与经济趣相关
原作/龚蕾

关于高跟鞋的由来,有很多故事:
一种传说是,15世纪威尼斯有个商人,外出时给漂亮的妻子做了一双高跟鞋,防止妻子外出,妻子看到这双奇特的鞋子后,觉得十分好看,就穿上走街串巷,高跟鞋很快就流行开了。
另一种说法是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当时,路易十四觉得自己身材不高大,于是就定制了一双高跟鞋,很快传遍了欧洲。
还有一种说法是,现代样式的高跟鞋诞生于18世纪路易十四王朝的法国。当时,宫里许多的年轻貌美的宫女,常穿着漂亮的高跟鞋参加社交活动。巴黎许多女性喜欢高跟鞋,高跟鞋就传遍了法国。
女人为什么喜欢穿高跟鞋呢?笔者分析可能原因有:
穿高跟鞋能使身材显得修长优美,腿型修长,女人更漂亮;穿高跟鞋显出女人的女人气质,你看,穿高跟鞋的女人有贵族气质;穿高跟鞋的女人可以使得女人看起来更加优美,突出女人的身材特点,女人气质;穿高跟鞋可以使女人散发出成熟的魅力,不仅增加了身高,而且使得女人富有更大的女人魅力;高跟鞋的作用绝对不仅仅是几公分的高度,脚下一双漂亮的高跟鞋可以给女人平添几分自信。女人穿上高跟鞋自然直腰提臀、收腹挺胸,脚步放缓、步履轻盈、款款生姿,袅娜的韵致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呈现。
一个女人,如果没有一双高跟鞋,就像一个句子没有动词一样,高跟鞋使一个女人完全动了起来,让女人更加漂亮。哒哒哒的脚步声中,女人练就了更好的平衡能力。一项探讨女性心理与鞋跟变化的研究发现,女人一生中穿高跟鞋的时间长达51年。普通女性从12岁开始穿高跟鞋,到了63岁才真正与它说再见,因为从这个年龄开始就以舒适为重了。
然而,IBM的消费产品专家戴维斯的一项研究分析指出,在经济不景气、波动较大的时期,女性通常会选择鞋跟很高、看上去鲜亮的鞋子,而在经济平稳、生活较安逸的时期,人们则更愿意选择舒服的低跟鞋。
戴维斯博士的分析数据来自亿万计的帖子。分析显示,在过去的两年间,高跟鞋的高度呈下降趋势。通常情况下,每逢经济下滑,鞋跟都会增高,这一次却不一样,或许是因为长期的紧缩情绪,激发了消费者省衣缩食的意念。
据一些调查,1920年大萧条时期,高跟鞋开始流行,到了1970年石油危机时,厚底鞋走红,代替了1960年的低跟凉鞋。
笔者想到了这个“高跟鞋效应”,很类似于“裙摆理论”,“口红效应”等,大致都是说,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女人开始花费一些小钱在高跟鞋、裙子、或者小装饰的打扮上。对于此,我们无法采集数据来验证,但是,确实有类似的现象的存在。
当经济低迷或萧条的时候,一定会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消费者普遍减少了消费支出。但是,您看,美国大萧条的时候,电影业却飞速发展。美国人省吃俭用、领取者救济,但是,无论如何也要花几个铜板,走进影院看电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电影发展飞速。是为什么呢?或许,经济低迷的时期,除了消费支出减少外,从某种程度上,有压抑的情绪需要释放,走进电影院,是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快乐,生存的温暖,对未来的希望吧。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从某种程度上,一种压抑的情绪在美洲欧洲等蔓延,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心理与行为等正悄悄发生着变化。经济危机与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工薪阶层收入减少,买房子的人减少了,买车的减少了,生活中能省则省,而压抑苦闷的情绪在悄悄蔓延,或许,对于第三产业,比如文化产业,再比如电影、动漫等反而会热火朝天飞速发展,因为,愿意花几个小钱花费在电影、动漫上的消费群体人数急剧增长。
从一些研究与发现中,比如裙摆、高跟鞋、电影、彩票、动漫等与经济有关的有趣现象,或许,我们会得到一些启示与思考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