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女硕士当油漆工的几点思考(女学第213课)

(2011-03-14 10:12:13)
标签:

朗格朗

中国

终身教育

捷尔

终身学习

杂谈

分类: 发现幸福

北大女硕士当油漆工的几点思考(女学第213课)
原创/龚蕾

    看到一则报道,出生于河南南阳的苏黎杰,北大环境设计硕士,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过至少6篇学术论文,在北京宗教学院教过政治和英语课程,毕业后参加了许多旅游、文化等方面的课题研究、项目策划、会展招商。回到家乡,当一名油漆工。
    网友们在网上热议这件事。也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只代表个人观点,与朋友们交流学习。
    第一,联想到“产业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报道中说一些地区用工荒,企业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
    与一位好朋友聊天说到,“对中国来说,货币政策可能持续偏紧,控制通胀,改善民生是当前最迫切的课题,这将进一步加快前十年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如何提升创新力,提升居民的消费力和企业的技术竞争力成为最紧迫的现实。从投资上,我们继续看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这其中除了一些新兴产业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在很多基础制造领域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必须且正在发生的事实。随着前些年的市场积累,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在诸多核心装备制造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这将加速取代对进口的依赖,新的成长空间豁然开朗。而在一些重要的消费电子领域,中国企业亦越来越多地步台湾地区、韩国的后尘,更深的参与到国际大分工链条中去,并成为未来十年的重要成长驱动。”
    高学历人才真的过剩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又出现了高学历人才做技术工人的现象呢?笔者在想,这是不是中国在进行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一场大浪潮即将到来的迹象呢?有网友帖子说,在美国音乐学硕士做幼儿园老师,生物学博士做医院护士,硕士做建筑工人,这样的例子不少,周围的人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
    拿这位北大女硕士来说,她做油漆工有错吗,难道硕士就不能做油漆工了吗,她又没有做坏事或是违法的事情。是否在我们的观念里,“大学毕业就是白领,硕士毕业就是领导,博士毕业就是高层”的这种想法仍然还根深蒂固呢?
    畅想未来的社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做油漆工,油漆工这个工种一定不是如今的简单熟练操作,而是更加科学,更加先进,更能舒适生活的一种工作。油漆工拿到的工资不必教授拿的少,油漆工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因为这样的工种服务于百姓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第二,联想到“终身学习”
    看到网上有网友因为北大硕士生当了油漆工,觉得读书无用,知识贬值。笔者认为这样的想法不是正确的,科学知识永远不会贬值,国家发展教育科教兴国一定是正确的。或许应当改变的是学习的态度,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要终身学习了,而不是学了大学或是硕士就结束了一生的学习。比如这位北大女硕士,她进行完学校的硕士教育后,继续学习油漆工的操作知识,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她人生中的继续教育或学习。
    我们一起看看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这一事实不仅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同时也证实了该理念在形成科学的概念方面所必需的全面解释与严密论证尚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   
    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R.H.戴维(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   
    第三种较具权威性的观点是由1972年起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的E.捷尔比提出的。捷尔比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E.捷尔比(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
    第三,联想到“物竞天择”
    达尔文进化论中有一个观点,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优胜劣汰的现象经常发生。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也是进步的时代。竞争就是要比赛,企业要在同领域同行业,经营管理好的企业继续发展,经营管理不好的企业就被合并甚至倒闭。办学校也一样,办的好有特色有品牌学生就业好生源好的学校就继续发展,办的不好没有特色没有生源的学校就可能被合并甚至倒闭。房企也一样,经营得好卖的好的房地产就继续发展,经营不下去的房地产公司就关门。
    从宏观方面来看,经济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从微观上来说,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迎合时代发展,终身学习,打造个人生存的竞争力。以上只是笔者个人对北大女硕士当油漆工的几点思考,不对不好之处与大家互相学习交流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