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火:恐惧症的行为治疗(沃尔普的研究)
/龚蕾
上海11月15日大火事件已经过去有十天了,守望狗趴在公寓外不吃不喝等待着主人的出现,十万民众自发赴上海火灾现场献花悼念。
受灾的人们,需要感情,需要鼓励。直接或间接看到这次大火的民众,会不会对火灾产生了恐惧。从理论上说,并不是每个人在灾难后都会有心理疾障,时间可以治疗人们的心理创伤,但有些人可能患上所谓的恐惧症。恐惧症和正常的恐惧反应是不一样的,正常的恐惧,每个人都会有,比如小孩子害怕老鼠。如果走在大街上突然出现一只老鼠,小孩子会很害怕。而恐惧症则不同,人们想起曾经相关刺激的图景时产生过度的心理和生理的反应。比如,小孩子一想起老鼠就害怕,头晕、恶心、发抖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约瑟夫·沃尔普倡导的行为治疗非常值得借鉴。沃尔普不是第一个采用行为治疗的研究者,但他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无疑对人们理解和治疗恐惧症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沃尔普大力提倡的行为治疗,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你习得了一个无效的行为(恐惧症),你需要消除它。
老鼠怎么才能不怕猫?
沃尔普的研究发现,一只老鼠看到逼真的猫的照片也会非常的害怕。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一边给老鼠看猫的照片,一边给老鼠食物。刚开始的时候,老鼠还是非常恐惧。但因为有食物的诱惑,时间长了,老鼠的恐惧感就不断降低,直到最后恐惧反应完全消失。
沃尔普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虽然害怕猫是老鼠的天性,但食物的诱惑总是伴随着这种恐惧心理,于是,进食反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恐惧反应,这就是所谓的“交互抑制”。换句话说,如果两种反应彼此有抑制,那么在一个特定时刻,此消彼长,就会有一种反应占到主导地位。
沃尔普认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对人的治疗,关键是要建立另外一种反应以抑制因恐惧而产生的焦虑反应。患恐惧症的原因是人们在生活的某个时间经历了一些事件并学会了恐惧,这些事件所代表的刺激与极度的恐惧在脑海中形成了关联。所以,当人们看到某些事件或物品或与此相关的事件时,人们就会产生恐惧焦虑。沃尔普认为,要治疗这种恐惧焦虑,人们必须经历一种能抑制恐惧或焦虑的反应(放松)。也就是让放松的反应逐渐替代焦虑的反应。很显然,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既被恐惧所困扰又体验到深度的身体放松。
沃尔普的研究
沃尔普从150例恐惧症患者中随机抽取了39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了治疗。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恐惧症,而且恐惧焦虑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举例来说,针对恐高症患者,沃尔普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放松训练
刚开始,治疗并不是针对恐惧症本身,而是训练患者如何放松身体。沃尔普采用了最基本的肌肉放松练习,包括放松全身的肌肉组织,如双手、双臂、面部等。放松训练要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人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一阶段的治疗相当于教会患者一种新的反应。
焦虑层次的建立
接下来,治疗师就和患者共同制订一张焦虑产生情景的条目表。条目表按照产生焦虑的程度排序,从轻微不适的反应开始,强度逐渐增加,直到能够产生最严重的焦虑事件。焦虑层次可以从5或6到20或更多。例如,下面一张表格
恐高症
1、跨过人行道上的栅栏
2、坐在三层楼办公室的窗前(不是落地窗)
3、乘电梯上45层楼
4、看洗窗工人在10层高的平台上工作
5、站在椅子上换灯泡
6、坐在5层楼房间有栏杆的阳台上
7、坐在剧院二层前排
8、站在梯子的第三格上修剪院中的灌木
9、站在无栏杆的三层建筑的顶部边缘
10、驾车在盘山道上行驶
11、像游客一样在盘山道上骑车
12、
站在20层建筑的顶部边缘
消退阶段
因为恐惧症是通过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敏感不一定非要通过患者亲身接触情景而只需要通过描述和想象来完成。
首先,治疗师要求患者放松身体,这在第一阶段已经训练过。
然后,治疗师从第一层的焦虑层次开始描述情景,“你走在人行道上,看到一个栅栏,你需要跨过……”在治疗师描述这个情景的时候,患者要想象这个情景但同时保持放松。如果成功,治疗师就开始描述下一个层次,“你现在坐在三层楼的办公室的窗前……”如果患者觉得有焦虑,可以举起食指示意。这时,治疗师就停下来,直到患者再次放松下来。然后从前面的某一个层次开始,以便患者能够保持放松的状态。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患者完成所有层次并能保持放松状态。一旦完成了这个过程,也就是一个疗程,以后可以多重复几次以巩固治疗效果。
沃尔普的研究表明,患者的治疗成功所需要的次数因人而异。有些人不超过6个疗程就可以康复,而有些则需要近100个疗程,平均大约需要12个疗程。
结果
在沃尔普治疗的39名患者中,尽管各有各的恐惧原因和症状,但经过上述的治疗,91%的恐惧症得到成功治疗。沃尔普的行为治疗方法尽管受到精神分析学派的质疑,但随后的心理研究者进行的研究还是支持了他的观点。就在2000年进行的研究中,弗里德克森(Fredrickson)认为应该帮助和教会那些有心理疾障者产生更多和更强烈的积极情绪,这样可以直接抑制消极思维。“其实人们很早就知道增加与恐惧物体的接触机会会使恐惧渐渐消失”,沃尔普认为。
沃尔普的研究是从临床角度,因此,在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操作性。这比起那些简单的语言鼓励要更加的实际。另外,沃尔普的行为疗法对患者的患病时间没有限制。即使对那些有着很久历史的恐惧症患者也是适用的,这或许算是一个好消息。
约瑟夫·沃尔普简介
约瑟夫·沃尔普(Joseph Wolpe,
1915--1997)美籍南非人。1915年4月20日生于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他在南非长大,毕业于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获硕士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加入了南非军队。在军队的医院服务和工作期间,他目睹了许多士兵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痛苦,在当时创伤后应激障碍被称之为战争神经症。二战后,沃尔普在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任教。之后,他移居美国,先是在弗吉尼亚大学教书,1965年至1988年间,担任费城坦普尔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教授,并且是东宾夕法尼亚精神病学学院行为治疗室的主管人。1988年退休后,居住在加州。
实际上,他并未真正退休,仍在大学任教,直到去世前一个月。沃尔普结过两次婚,他有两个孩子和三个继子。
沃尔普创始了系统脱敏疗法,并对其机制提出了最有影响力的解释:交替抑制原则,即一个人不能同时既松弛又紧张。他对行为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出了“脱敏(desensitization)”这一概念。他认为,我们的大多数行为,不论好与坏,都是习得的。他对动物神经症的产生和治疗进行实验研究,认为这些神经症通过学习产生,可以通过学习来娇正。他用猫做了实验,给猫施加轻微的电刺激,同时伴以特定的声音和图像刺激。当猫在电刺激与声像刺激间建立联系后,单一的声像刺激就能促发猫的恐惧反应。随后,再逐渐将声像刺激与食物同时呈现,使猫又渐渐地“消除”了原先习得的恐惧。
沃尔普的著作包括《交替抑制治疗》、《行为治疗的实戏》、《主题和变化:行为治疗案例》、《条件作用疗法》(与A.索尔特、L.
J.雷纳合著)、《精神病学一家的行为治疗》(与雷纳合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