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故事之三十七——王子野在“自费出版研讨会”

标签:
老照片故事王子野自费出版研讨会文津出版社左景元 |
分类: 照片 |
老照片故事之三十七
——王子野在“自费出版研讨会”
1992年9月7日下午,我和老伴王龙娣在北京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之后,应邀去北京郊区怀柔雁栖湖,参加文津出版社成立五周年自费出版研讨会。那次会参加的人很少,主要嘉宾就是王子野,中宣部干部路林,出版局姓高的副局长。在文津社的总编左景元介绍情况后,王子野作了一个较长的发言(照片1,左1为王子野,左2为左景元。照片2左2为王在看文津的书),现据我当时的笔记整理如下:
你们的社名好,“文津”。我们有“文津阁”嘛。
你们社人少,工作量大,成绩大。工作很有意义,应该有这么个出版社。如有了新华书店,还要有中国书店。“破烂”中有价值连城的东西。不能置之不理。
我在出版社时,也退过很多好东西。潘光旦翻译的《国家与革命》,有他的见解,他加了注。但50年代,不能出。国家出版社牌子大,清规戒律多,不敢出。
现在很多有学问的人想出书,没门路。有些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没人出。如最近有一个研究石鼓文的专家(李铁华),这个石鼓文一千多年了,李学勤、高明为他作序,评价很高。他考证出郭沫若、吴昌硕的84,88处错误,还发现陕西那人是骗子。他的眉笔字(?)也很好。他没有钱,靠他爱人养活。后来听说他的稿子被大百科出版社拿去了。这种书应给予补贴。
出版界太乱了。达尔文全集译出来,没人出。科学出版社给了10万元,还不给稿费。伯恩斯坦全集,也没人出。
现在你们搞自费出版,希很好发掘人才,很好宣传。总结经验,打开路子。来的稿子可以统计一下:来源,作者,分类,是老专家,还是干部,分分类,做卡片,这样,便可借此线索找人。加强联系,不能坐等。坐在家里怎么知道?
总之,这个事情重要,但是困难也不少,比一般出版社要大。
出版社框框多。“人弃我取。”如果稿子水平差一些,但有见解,就可以要。像中国书店,收来的有好东西,百部中有一部就好了。
自费出版的书,发行靠新华书店征订不行,他们更不放在眼里。你们要自己想办法。
7日晚上,我与夫人陪他们夫妇观看马戏表演并乘汽艇绕湖一周。在湖边,我们得以在游船上合影留念(照片3右3为王夫人陈今,照片4是王夫妇)。照片5是王与我和一与会者,名字忘记了。
去参会前,我与龙娣还于6日晚上,应邀去王家,吃了稀饭泡菜等,并与他们一家合影(照片6、7,8左1为王的女儿)。王很高兴,称我们为他的“忘年交”。


森林:研讨会有特色。稀饭泡菜也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