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

分类: 杂谈 |
四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我赶到师大学思园为王二送别。

王二的眼圈永远是黑的,如果要给他画个卡通头像,小熊猫最合适不过。这是我到新单位报到的第一个月,王二是这个月第二个离职的小伙伴。那天晚上领导来得晚,我们打赌领导是否赶得来桂林路。结果输了2瓶红酒,服务员把我们“撵”出了学思园,我们继续第二轮饭局,到马路对面吃小龙虾。领导赶到的时候,王二状态正佳,啤酒杯子碰撞到一起,真心话说了许多……
坐在凌晨回家的出租车上,我挺想总结这突如其来的一个月的,不是因为酒又喝多了。最近我喜欢的歌曲好像只剩下《平凡之路》了。音乐响起的时候,来路也变得愈发清晰。
十多年前,我幻想过在写字楼上班的情景,写小说时经常会写到。但那时候的我不曾写过20楼窗外的风景、每天中午吃饭的伤脑筋,以及晚上立交桥上的灯火。王二在另一栋楼的30楼上班,那儿办公室狭小逼仄,电话铃声不断。那儿不如我的20楼,窗外能看见同济大学的操场和复旦大学的双子楼。好几次我都是赶完报告,坐上出租车,往来我的20楼和他的30楼。唯一的共性是,无论我去哪座写字楼,都离家更远了,每天往返在路上的通勤时间长达四小时。

以前我也很憎恶早高峰的地铁九号线,可罐头里的沙丁鱼们早就没脾气了。去年还有学生问我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我说,没有什么是完全无意义的。尽管年轻人喜欢听“每天叫醒我的是梦想”的煽情话语,但我的一位老师说过这样的真理:在生存面前,你自然就会学会谦卑。我想起每天比我到写字楼还早的雪松,她还没从海洋大学毕业,她的通勤时间是每天六小时呀。
若干年前,我曾拒绝教育报刊总社的一份工作,拒绝的借口是“离家太远”——后来每次我跟朋友说起来都像是个冷笑话,对很多人而言,家都是“遥远”的,甚至可以隔着太平洋,年轻的时候,他们想要积累足够的资本,这资本足够让他们狂傲很多年。有时候说来轻松,你并不能区分常言人不可有的“傲气”和决不可无的“傲骨”。
我身边都是些优秀的年轻人,无论是在校园时,还是在写字楼里。他们更像是面镜子,帮助我把最后的那点狂傲消磨殆尽。我得感谢女靑,社团的学生们也需要一位充满活力的新老师;我得感谢领导和小伙伴们,尽管比上班痛苦的是加班,王二可是成长成熟了才离开的。
谷雨那天,我和小伙伴爬到了写字楼的顶楼,38楼。那儿可以看见这座城市最光鲜亮丽的一面,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是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啊。我多渴望每天都有那样的好天气!
哪里没有冷风,哪里都会四季如春。
徘徊着的,在路上的,你要走吗?易碎的,骄傲着,那也曾是我的模样。
换手机的时候,我把铃声换成了这首歌。
2016/5/1
前一篇:证明
后一篇:黎平:“天籁之音”侗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