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厂哥

(2015-06-03 22:14:32)
标签:

厂哥

学生通讯社

红小红

分类: 杂谈

 

 厂哥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厂哥在KTV里唱着李荣浩的《李白》时,着实把大家震惊到了。节拍踏得很准,音色跟原唱也很像,最重要的是厂哥总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厂哥从来不抢麦克风没人会联想他是“麦霸”,但往往一首歌就能奠定真霸主的地位,就好像厂哥写小说,也就微型小说的篇幅,但人家写一篇火一篇啊,通讯社里男生很少,挖出来个个都是宝。

一曲唱罢,红小红已经为之倾倒,关于厂哥为什么叫厂哥,我们还是来采访一下红小红好了:这个要从厂哥写的小说《包润发》说起。什么?你没读过这篇在校报副刊发表,在网上广为流传过的神作?“包润发”是厂哥的室友,厂哥的小说都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除了包润发,他也写“火车”、“三句黄”——这些都是他的室友。厂哥在身份证上的名字叫作“陈广”,包润发曾经恨铁不成钢地对他说,“陈广啊,你还差一点!就那么一点。”于是拿掉一点的“陈广”,遂成了“陈厂”。

当晚的红小红一定多喝了两瓶啤酒,话就显得有点多:“我还记得厂哥第一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在去年通讯社干部选举大会上。”这场面大多数人都记得,“大家好,我叫陈广,陈胜吴广的陈,陈胜吴广的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会儿厂哥略显腼腆,拢共收获11张选票,啪唧、落选。

那会儿大家还没有发现厂哥的才能,哥们不扛相机,不跟女生吹牛,来去匆匆,可每个月的文学稿交的也算勤快。我记得第一篇他就交了《忆德平》——我原以为德平是个地名,读了两行就发现没跟上厂哥的节奏,他写的是名叫德平的不修边幅的英文老师。文字画面感极强,想修边幅的人栽进他文字里也修不成了。我给厂哥发表刊出的他的第一篇文章是《一个近视眼的遭遇》,发表时改了题名为《没有眼镜的日子》。这灵感应该来源于他自身,踢足球时被踹碎了眼镜,眼镜店说渐进片要定制要耐心等待,于是他过了睁眼瞎的一个礼拜。这一个礼拜的生活像一场冒险,不说上课、吃饭,单看每个路过的女生都产生了朦胧美。校报副刊准备发表时,领导说这样的文字层次不高,删减一下吧——我X。如你所知,一刀下去,往往是最精华。

我开始留意厂哥。有时候在校门口看见他踩着自行车风驰电掣而过,我就想笑。他总是面无表情,但脑袋顶着一个“鸟窝”——这一点我又想到我自己,大学时代的唐小六早上去上课不也来不及整理头发吗?皮带翘一边,就跟猴子尾巴似的。没关系,男生没恋爱之前都这样,欠收拾。

据我所知,厂哥还没处对象,所以我对红小红说,你是有机会的。不过厂哥更喜欢在球场上像“风暴”一般带球过人,急停射门吧。嗯——他们的球队名叫“金融风暴”;厂哥更喜欢开发新的写作对象,修理了“火车”,调侃了“包润发”,寒碜了“三句黄”——最近又挖掘了寝室门口烤肉肠的《小店老板》。就像王小波说他自己的黑色幽默是与生俱来的,厂哥有天分,其文字也有点这样的味道。

说笑话的人,自己不笑,这是真本事。抱歉,那文章我留着发副刊,恕不剧透。

通讯社人才济济,哪怕来点头脑风暴,做点脑洞大开的策划也无妨。有人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人拍照能得到领导嘉奖,有人写篇通讯来年能送好新闻奖评选,我都甚为欣慰。像厂哥那样,言简意赅,我们搞个文学沙龙,他给定了主题,就一个字——“趣”。是啊,在组织,在“青年非正式群体”里能玩下去,不就为了个“趣”字吗?!混熟了,厂哥也给你蒙娜丽莎的微笑。

我倒是很有兴趣看厂哥继续创作下去,清一色男同胞被他写遍后,不晓得他笔下的女生会是什么样子。

或许,我该开这样的头,写完“厂哥列传”,再写“红小红列传”……盛世修志治史啊。

但是红小红列传——

厂哥,还是你来执笔吧!

 

2015/6/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故人无少年
后一篇:致小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