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人无少年

(2015-05-28 10:11:24)
标签:

杂谈

故人无少年作者:若为君故 
发表于校报5月15日版 第34期(总第463期)副刊
(再听听SHE《你曾是少年》这首歌,简直是绝配[囧]
 

离开我熟悉的那个小城已经快一年了,开始习惯了乱七八糟的房间和没有早饭的生活。查完储蓄卡余额,对着满街混乱的车流咬牙切齿:“万恶之都,我恨你。”我在路边发了一会呆,不知怎么就想到了高三那时班级里不新鲜的空气中攒动的后脑勺,突然出现的班主任,前桌男生堆了半米高的摇摇欲坠的卷子,和排队送晚饭的家长。好像过往的年华在自己毫不留意的情况下就这么溜走了,高考不过是昨天的事,却觉得像过了几个世纪。我周围的许多人都喜欢回忆,喜欢在空间或者博客上写些带着小情调的回忆日志,只有我一直都缺少回头看的心意。

 

我在离家的那趟火车上,看着所有的风景呼啸而过,低头回复闺蜜的道别短信:“我想我还是太年轻,总是向往远方,学不会深深怀念。”走过的路无可眷念,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在宿舍集体熬夜复习的夜晚,四个人聊起人生理想。这是两个文科生、两个理科生的组合,平时是理科生吐槽文科生没生活常识,文科生嘲笑理科生读书太少。而谈起理想,每个人眼中都闪着光,一床一度想学医,白衣飘飘,悬壶济世;三床一直想念软件工程,写程序,做工图,技术宅拯救世界;四床最大愿望是做图书编辑,结识各路作家,看遍万千风景。我呢,以前最大的梦想是创业做互联网金融。在速溶咖啡的廉价香气中,四个人沉默地看着面前写满单词的草稿纸,本该散落天涯的梦想迥异的我们,最终是来到一个大到找不到制高点的城市,一个不大的校园,一间不出十步的狭窄寝室,面对着日复一日的语言训练,弯弯曲曲的字母,说不上热爱却渐渐习惯的专业。

 

记得高三最后的时光,班级后面的黑板变成了全班同学的宣泄板,布满了各种涂鸦,那句话让我们笑了好久——“高三党在这场斗争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将获得全暑假。”前座的男生在上面认真地写下:“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在“百日誓师”横幅上写理想大学时,他写的是:“我要环游世界,FLY FREE。”他周围的人自动让开,圈出了一大片空白,把他的梦想放到了最显眼的地方。他最后和平凡的大多数一样,拼尽全力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去了全国最北的一所大学。在QQ上问他跑那么远做什么,他很久才回复:“因为北方的雪是热的。”后来,他在那个漫长到有些无趣的暑假里了无音讯,像消失不见了一样。同学聚会偶尔提起他也总是被贴上“文艺青年”的标签拿来说笑。我一度无法理解他的人生态度,我看好那些名字总位于榜首的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明确,杀伐果断,哪怕有人告诉我三十年河东转河西,我也依然踮着双脚盲目地仰望他们,和很多人一起捧高他们。没有目标的虚无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不实际的梦想只不过是幻想。我知道这样说有些刻薄,但我认为对这样的人生态度刻薄一点是理所应当的。在我们所有人沉浸在突然放空的假期愉悦中,在KTV高吼“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不断地写着说着不可以忘记,在那个暑假终究悄然过去后,我们告别离开,少有联系。

 

开学不久,我收到了来自“文青”的明信片,手绘的雪山,上面的字迹依旧洒脱,“趁年轻,趁一切还来得及。”我立刻QQ上线问他背景的雪山是哪里,他说是玉珠峰,暑假去了,我第一反应是“你爬上去了?”他说没有,然后传给我一个文件,打开里面是他写的各种游记,有几篇是用文言文写的,我觉得惊讶但又好像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我潜意识里一直觉得他本该拥有这样惊艳的人生。他开始陆续在空间写各种文言文,我看了题目才知道是他认识的人的文言版传记,底下评论是一片叫好声,很多人要求他给自己也写上一篇传记。他也常写社论,总是把大量时间放在图书馆里,心平气和地一本本看过去,涉猎广泛得惊人。浏览他的日志逐渐成为一种期待,同学也时常谈起他的各种经历。

 

我和另一个高中同学聊天,他成绩很好,考进了北京的一所名校。我问他以后想做什么,他说想去某著名500强做HR,听他絮絮说着北京的房价,毕业生工资,我有点默然,觉得哪里不对,可又说不出来,我总是下意识觉得,像他这样的“人上人”、好学生,人生为什么一点也不让我感到精彩和震撼呢?朋友说他总觉得在尖子生如云的一流大学,竞争的气氛一直环绕在校园各个角落,即使如此生活还是缺少了一点什么,缺少激情,缺少动力,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安排好的。我很久以前听过一句话:“顺利,只是一种平庸的人生。”在我高考失利后,数学老师也很认真地对我说:“走太顺了不好。”我当时没有办法理解,但现在看看周围的人平静到没有一丝涟漪的生活,我才开始明白这句话说得太到位了。我没有朋友的优秀,但我们都同样被一种模式牵引着,一路上有着明确的目标,重点中学、实验班、重点大学、高薪工作、好的楼盘……好像一旦脱离了这个模式就是大错特错,当然以朋友的一贯优秀与自律,是不会让自己脱离这样的人生轨迹的,他只会做轨道里跑的最快最卖力的那个。所以当我跟他说,我觉得你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普通时,他回答我:“的确,本科生的履历不值钱,我当然是要考研的,最好是能出国,混个海外背景。”

 

当我和朋友提起远在北方的那个文艺青年时,朋友的反应是:“他学的专业不太好找工作吧?!”我沉默无言。我有些不敢想象我们这些模式之内的人未来的模样。我们才18岁,有人说,人在18岁时的梦想很大程度就是终生的梦想。可是,我们这些人在18岁时就已经失去了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动力,学着忘记那些热泪盈眶的梦想。是的,那个远在北方的少年,他读着自己选择的据说就业率很低的专业,翘好学生不可能翘的课,当年他不是最好的,甚至是最糟的,未来还不知道,但是他内心有所向往,有执著追求,他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当然会看到和我们不一样的风景,至少他敢说,我为梦想哭过、笑过、努力过。而我们呢?我们过得很规矩,我们用ABCXYZ进好的大学,上牛的硕士,挤进500强做小实习生,试图在自己的背景上加朵花,然后步入职场,拿一月几千的工资互相攀比,比谁小资,比谁的房子平米多,比谁的是精装修。但是你发现了么,不靠谱的“文青”的世界越来越大了,梦想再大他的世界也装得下,而我们的世界却越来越小了,小到我们拿着用青春加班熬夜赚来的钱在高级小区和餐厅里显摆得瑟。我们当了这么多年的好学生,最终成就的是一个小小的蜗居和在虚荣外表下脆弱的心灵。

 

我和“文青”交流人生理想,他说越来越发现希望改变的事情很多,但是自己能改变的只是很小的一件。我不知道别的同学是怎样的,但至少我欣慰于此时的我们还能这样交流人生理想,谈谈江山社稷,自我感动与彼此感动。“文青”曾在空间写到“我对大学的追求还没有廉价到要找份好工作。”有人说他矫情,嘲笑他都无法自给自足何谈实现理想,写作又不能当饭吃。这些话从同龄人的口中说出时,我不禁想到贾岛的那首诗:“旧国别多日,故人无少年。”那些回不去的时光,那些被忘记的热泪盈眶的英雄梦想,我们正值少年时,却用标尺画出了一方窄窄的天地,早已失去少年的眼界与情怀。

 

看到朋友写给我的留言,“我不怕千山万水,只怕相顾无言。”我想,我不怕相顾无言,只怕当年只谈江山社稷,而今唯剩柴米油盐。在和同学的聊天话题只剩下有哪些资格证要考时,我开始觉得我的人生不能只是这样,用各种资格证撑起门面,努力地活得风生水起给外人看。我想要学着看和专业无关的书,做不必要的事,了解无关的人和事,尝试海纳不同的声音入耳,尝试做好孩子们不应该做的所有事。当我开始特立独行时,才会知道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多种精彩的活法。我会逐渐地从多角度来看待我的世界和别人的世界,我会生活得像一个少年,一无所有,又拥有一切。我还会为了梦想坚持。钱会有的,投资失败也会有的,爱我的人会有的,伤我的心的人会有的,这个世界给我的喜欢厌恶困难善待,我都照单全收,哪怕是撞到了南墙,也可以笑着抬头,说一句,“我不过是年轻!”我希望在我少年时,所有关于青春的事,都是情怀,被狗吃了也是情怀,不适合拿来赚钱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