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游记外篇之三:巴黎万花筒

(2013-01-07 15:28:56)
标签:

青年社交

巴黎

凯旋门

埃菲尔铁塔

卢浮宫

分类: 旅游

(发表于《青年社交》2012年12月刊  总第286期)

 

http://qnsj.why.com.cn/epublish/node32916/node32922/userobject7ai339024.html


  Paris,简直就是最迷人的浪漫字眼。打开电视,翻开杂志,处处可见她的身影。在全球化和交通日渐便利的今天,我们的身边已有无数人去过,或者正想要去那里。尽管早已耳熟能详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荣军院和圣心堂这些地标建筑,但幻想永远是幻想,没有触到真实的巴黎之前,我始终觉得我与她距离遥远。她像神奇的万花筒,三棱镜折射出美妙的光环——内容丰富、光彩夺目,一次绝对看不够。
  在日内瓦坐上从贝尔格莱德开来的TGV列车,本次列车终点——法国巴黎,也是我欧洲之行的重要一站。这心情,怎一个激动了得?

 

  凯旋门,胜利凯旋的现代意义

  从巴黎繁忙的里昂火车站出来,我们搭乘地铁一号线前往凯旋门车站。住宿的酒店就位于这么一个绝佳的地段,这也是我在几个月前就预订下送给妻子小麦的“礼物”。酒店距离凯旋门不过200米,站在与卧室相邻的阳台上,就能将这地标建筑当作背景摄入留影纪念中。
  凯旋门的地段优渥,星形环岛散射出十二条大道,气势宏伟、磅礴。这一天是2012年8月13日,注定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在酒店安顿好后,来到凯旋门广场,恰是傍晚五点的光景。广场上聚集了很多的游人。罢工?游行?我正纳闷呢,香榭丽舍大街上警车开道,紧随着三辆大巴士缓缓开了过来。8月12日伦敦奥运会刚落下帷幕,这一刻,法国奥运代表团的健儿胜利凯旋归来了。三辆大巴车顶载的正是这些运动员。
  头一辆车上显然是金牌获得者,后面一辆车是银牌的,最后一辆属铜牌。人群随着“奥运英雄”的归来而欢腾,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车上的运动员们也举起胸口的奖牌,或者挥手向人群示意,或者拿起手中的手机和DV记录这一刻。
  这真是凯旋门意义的最好诠释。这些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勇士”胜利凯旋了,整整绕行凯旋门一周。我查了一下法国队的成绩,金牌11、银牌11、铜牌12,奖牌榜上位列第七。但这欢庆的气氛和运动员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每一个都像是“冠军”,都是“王者”。1836年建成的凯旋门早已不再是拿破仑纪念战争胜利的专属,它被不断赋予现实意义和精神的寄托。

 

  TIPS:
  Hotel Stella Etoile(斯特拉星酒店)20, Avenue Carnot
  酒店位于巴黎的中心,距离凯旋门(L’Arc de Triomphe)仅有200米,距离香榭丽舍大道(Champs Elysees)有5分钟步行路程。地铁坐到Charles de Gaulle–Etoile车站,选择Carnot大街出口上来即是。楼下有家法式料理餐馆,味道不错。不远就是法航大巴停靠站,无论是大巴还是快铁RER前往戴高乐机场都非常方便。

 

  埃菲尔铁塔,转角遇到“老朋友”

  从巴黎的一个象征到另一个象征——凯旋门至埃菲尔铁塔,散步走过去吧,近得很。在巴黎的旅行,也许是我们欧洲之行全程中最休闲的一段。好比旅行清单上的目的地都被一一勾去,只剩下随心所欲地闲逛。时间则凝固在那里,塞纳河畔,不紧不慢,必须的。铁塔作为1889年的世博会杰作曾是人类建筑史的高度标尺,要知道在她之前,第一高的金字塔屹立了千年没有被超越。而现在,纵使建筑的高度一再被超越,埃菲尔仍别有深意地站在那里。欣赏埃菲尔的角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城市的各个地方都能一眼望到她。我们,也并未在铁塔底下久留,而是在巴黎左岸浏览,于是便偶然遇到了一位“老朋友”。
  在离铁塔不远的巴黎第七区AV.RAPP大街的一个拐角上,我们遇到一家主要经营薄饼Crepe和意式三明治Panini的小店,小店名叫“CREPE’S KING”。店主是个巴基斯坦青年。这让我们大为惊奇,不仅因为巴基斯坦与中国的特殊关系,被誉为全方位、全天候的好朋友、好兄弟,并且我们去年夏天才去过巴基斯坦,在那儿旅行了一个月。这让我们很快与巴基斯坦青年聊High了,当我翻出去年在伊斯兰堡、拉合尔的照片时,让这位在国外多年的“老巴”倍感亲切。这位朋友是典型的性情中人,他象征性地收取我们这顿晚餐的餐费,省去了大部分的零头,并且表示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一定要送我们一份“礼物”。他回到厨房里忙碌了好一阵,为我们打包了两份“免费的”Panini——“你们可以将它当作明天的早餐。”
  我顿时觉得这哥们开店纯粹只是副业,其主业是结交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环顾小店里插满了各个国家的旗帜。只要一和客人聊得投缘就来个合影免单,这个性实在是太随和了。

 

  TIPS:
  巴基斯坦人开的小店“CREPE’S KING”,4 Rue de General Camou,TEL:0145555448

 

  老佛爷,中国人的“血拼天堂”

  在巴黎的第二天,天公不作美,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们决定去“老佛爷”逛逛。
  将“Lafayette”翻译成“老佛爷”的人简直就是天才。如你所知,诞生于1893年的“老佛爷”百货,也真算得上“老”字号了,不过真正为了她垂眉折腰的还是购物达人,尤其是爱血拼的女士。那里简直就是中国旅行社带团的主要目的地,据说去老佛爷的人比去埃菲尔铁塔的人还多。
  有数据表明,老佛爷百货50%的营业额来自外国游客,其中中国游客消费排名第一,人均消费1000欧元。有些售货员每天80%所接待的都是中国人。我的现场感受,中国人在这里哪是在购买“奢侈品”,分明好似在“拣白菜”啊。鉴于中国人那么有钱,出手那么阔绰,老佛爷百货的各大柜台还专门配备了“中文导购”。那边浪琴手表、天梭手表柜台前挤着几个旅行团的中国老太太,操着东北口音大呼,“看,这里的机械表一点也不贵啊,才400欧,好便宜啊!”天梭柜台那是个法国帅哥,中文会说的不多,指着老太太来了句,“Your……Chinese……牛逼!”老太太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句“中文”噎着了,在那里嘀咕,“这小伙尽不学好。”最后,法国男柜员明显受不了老太太们的“围攻”——他希望大家排着队来,并且一次就从柜台拿两块手表出来展示,有条不紊的,但几个回合下来就慢慢变得手忙脚乱的,直到焦头烂额汗水淋漓。他赶紧向柜台内的一位亚裔女营业员求救,直呼着“头晕”躲到一旁休息去了。

 

  TIPS:
  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名牌商店也是“购物天堂”。不过需要提防那些“专业黄牛”。有些人挺丢国人的脸,他们总是见着你就操着普通话上来问,“你们是中国人吧?我们要给亲戚带路易·威登的包包,你能替我们去商店排个队吗?”你只需用英语回答他们,“NO!”

  
  巴黎圣母院,真正的城市中心

  这一天最美妙的时光不在“老佛爷”,而是傍晚,我们在巴黎圣母院邂逅了一场神圣的“弥撒”仪式。游客与作“弥撒”的队伍被分成两路引导进入圣母院中。那一刻肃穆、庄严。你静下心来,耳边传来天籁般的声音,你凝神欣赏,圣母院的墙壁处处是岁月的华美雕饰。
  当年维克多·雨果在参观巴黎圣母院时,无意在石墙上发现来源于古希腊的单词“’AN’ARKH”,意为“命运”,产生灵感写出了不朽的经典著作《巴黎圣母院》。现在虽然已遍寻不到那个单词的印迹,但它早已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里。命运总是有意或无意把你带到这里,或抛向那里。命运注定这一天我们会把足够多的时间留给圣母院,留给西提岛。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教堂,建成于1345年。而这里就是传统的巴黎的市中心的位置。其所在的西提岛正是巴黎的发源地,如今衡量全法国公路里程的“零公里”就在这里。
  我们散步至圣母院旁,找到朋友推荐的一家餐馆,享受地道的“巴黎美味”。日落后,我们绕着圣母院又走了一圈,那种静谧、安详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TIPS:
  巴黎圣母院,地铁1号线换4号线Cite站下即是。推荐巴黎当地餐馆,“L’Hostellerie de l’oie qui fume”近巴黎圣母院,西提岛向南。地址:27 Rue de la Harpe 75005,Pairs

 

  卢浮宫寻宝记

  没有哪个景点像卢浮宫那样更适合我作为旅行的压轴存在。
  第一次抵达卢浮宫是晚上,尽管每周三有夜场可以参观,我们并没有立即进入这座“宝库”。夜访卢浮宫,始终有种电影《卢浮魅影》的味道。我们从巴黎圣母院出来,沿着塞纳河畔悠闲地走到卢浮宫的一侧,从方形中庭来到贝聿铭的杰作——地上玻璃金字塔主入口。夜晚的卢浮宫广场上并没有多少游人,显得格外宁静。
  翌日,我们早早地进入卢浮宫“寻宝”。卢浮有“三宝”,乃是大名鼎鼎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乔贡多夫人》(即《蒙娜丽莎的微笑》)。当然,还有其它的诸多珍品,细细欣赏,若想观全,非得花上一星期不止。
  地下一层可谓艺术品饕餮的“开胃小菜”,主要讲述卢浮宫的历史。除了中世纪时期卢浮宫的城壕,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叙利亚馆的几件大型雕塑,以及转入地上一层时的古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像。地上一层法国人用“0层”来表示,主要集中了古代埃及文物、古代中东文物、古代希腊、伊特鲁利亚及古罗马文物,还有十六至十九世纪的意大利雕塑。重量级的展品“米洛斯的维纳斯”就在这一层。离维纳斯不远还有米开朗基罗的杰作,两尊“奴隶”雕塑,“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这些石头在伟大的雕塑家手里,变得栩栩如生,有了灵气和生命。通往二层的台阶上有“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雕像。雕塑因发源于希腊岛屿“萨莫色雷斯”而得名。
  二层的“万国大厅”永远是人满为患的状态。没错,这里有最著名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与其相对的另一幅名作《伽那的婚礼》反而变得乏人问津。名画被罩在防弹玻璃之中。前面围着栅栏,还有很多工作人员把守。想要看到达芬奇的真迹,必须花些力气,你不得不在人群中挤来挤去……

 

  TIPS:
  地铁至“Musee du Louvre”站。相比从广场上金字塔的主入口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等待,从地下进入卢浮宫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卢浮宫的门票可以在地下商店购买,价格10欧元。当然你可以买各种联票、通票、多日票、“Museum Pass”,奥赛博物馆和凡尔赛宫的门票都可以买到。通过安检来到接待大厅,别忘了到服务台免费领取一份中文版的《卢浮宫博物馆导游图》,有了这份指南让你不至于迷失在浩瀚的艺术藏品之中,参观时更容易按图索骥、有的放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盖不上的锅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