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2012的岁末

(2012-12-31 19:39:21)
标签:

思维

人在旅途

阅读量

2012

岁末

  “末日预言”被照常升起的太阳晒成齑粉,如飞舞的雪花徒增了2012年终岁末的一些俏皮气氛——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阳光明媚,雪化了,有种淡淡的时光烘焙的味道,好像午后的一杯焦糖玛奇朵,香馥而温暖。

  2012年的最末一天,我与S君看望了多年不见的李老师。李老师是我们小学时的美术老师。S君如今在新加坡作美术教师,而我则与宣传工作密不可分,我们俩算是直接或间接受到李老师的影响,他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想来,小学毕业整整过去已经十八年了,不知道李老师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两个“小萝卜头”。

  在约定的时间前往李老师家里。S君倒是颇费点周折找到如今的地址——信息时代,倘若你真的想要找到谁,总是可以寻到的。小区单元的那栋楼,李老师早早站在窗口,我们远远地就望见了他。原先在脑海中模糊的影像此刻变得清晰并与记忆吻合,李老师没变,只是今年已经70岁的他头发完全白了。

  让老师将我们的名字与相貌一一对应起来需要花点时间。后来我对S君说起,我们的十八年是从童年走向成年的一场巨变,而李老师的十八年是早已相对稳定的十八年。过去需要努力仰视的他,现在看上去竟有些瘦小——也许一直便是这样,他像是相对静止的坐标,只是我们长大了,长高了,成熟了。话匣子打开,时光便回溯到充满了阳光的童年时代。李老师很是感慨,当年的这些孩子,在课间午休时分来到办公室里画画,只是出于单纯的喜爱,喜爱画画。绘画如今仍在我们的生命中充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我们还能记惦着他,他感到十分高兴,以至于中午的便饭怎么也不肯让我们来“买单”。

  而我们,找到一种美好,像是有一个十八年来一直存在的精神家园。我们在喝着咖啡的时候,S君仍然重复了那一句话,如果没有遇到李老师,我的人生会是怎样,会走在哪条轨道之上?这是值得庆幸的际遇,优秀的启蒙教师,不仅教会你一些技术,更是教会你如何做人。在我的心中,也常常存在着这样的自我问答。

 

  2012年的最末一天,我收到编辑寄来的两本杂志和两期稿费。这是下半年始终延续着的好运,连着几个月的发表稿件,算是对暑假中仅仅两周时间的欧洲之旅的一种回报。物质上的反馈是其次的,把这些稿费加一起勉强可以抵消我和太太前往意大利的签证费用。简单换算,辛苦码些三千字篇幅的稿子的回报率甚至比不上多担任几回“监考”的收益。然而我依然感激,感激旅途,感激旅途中的所思所得。

  有些精神上的快乐,难以用物质获得的多少来衡量。

  就像我问母亲,第二次香港之行,较之上一次,多了几分快乐。她的欢乐溢于言表。这一回她没有被旅行团牵着鼻子走,而是大胆地做了一回自助旅游的“背包客”——自己安排行程,自己寻找住宿,自己解决吃饭的问题,自己观光旅行,当所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时候,她的最大感触是,一切问题都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困难嘛。

  这简直是我们家族中最好的那部分基因。让我想起姥姥当年的无所畏惧,她目不识丁几乎跑遍了中国。而我,一次又一次地期待,踏上一下站的未知旅途。我知道,只要人在旅途,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2012年的最末一天,我读完了齐泽克的那本著作——《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几经尝试,终于读完。多少人一听这书名就会诧异地问我,这到底是一本神马书籍啊?这些名词让人头疼。我在研一的时候也只是翻阅了第一章就再也没能往下深入阅读。

  如今,我读完了这本书,但我不能说我完全读懂了齐泽克的那些深奥的、晦涩的、难懂的理论。可是这仍是一个好兆头,通读过后回过头来想想,还是有五、六成的程度是可以读懂的,哪怕有一成的收获也是好的。那些文字的共鸣,本身就是喜悦,好像学生时代解析出一道几何题似的。无论如何,阅读应该变成一种习惯。我希望每年的阅读量都不要低于上一年的阅读量,让我的背包中始终有一些好书存在,让漫长的地铁时光,让简短的上班的公交时光,都不被浪费,甚至是挤出一些时间来阅读。它也能促使你思考,进而胡乱写些什么。

  正如柴静所言,写不是义务,写本身就是写的报酬。

 

  写在2012的岁末,这一年实现的梦想要比遗憾来得多。写在2012的岁末,管他妈的逻辑有没有错,我习惯了思维跳跃依旧。写在2012的岁末,我期待2013是一个更有希望的明天,2013有一个更美好的而立之年的我。

 

 

2012-12-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