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游记外篇之二:瑞士马特洪峰健行記
(2012-12-21 10:19:32)
标签:
《青年社交》瑞士策马特马特洪峰徒步 |
分类: 旅游 |
(发表于《青年社交》2012年11月刊 总285期)
http://qnsj.why.com.cn/epublish/node32916/node32922/userobject7ai335337.html
DAY1 8月9日,天气晴,微风
红色冰川快线(Glacier
Express)从铺满霞光的布里格(Brig)火车站12号站台驶出,驶向拥有著名雪峰“马特洪”的小镇策马特(Zermatt,又叫采尔马特)。玻璃窗外是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那些被夕阳斜照染得金黄的小木屋星星点点布在山坡草坪上,缓缓向后退去。
火车在晚上九点抵达策马特,几乎在同时太阳彻底沉入了地平线。没有事先预订住宿的小麦和我拖着行李箱开始了“艰苦”的工程。策马特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原来我可没担心过找不到住所,这里几乎清一色三星以上的酒店在街道两旁排列开来,理应有充裕的选择。然而风险在于我不知道,“悠闲”的瑞士人下班可早得很,很多酒店这时候前台已经没人了。而旅游胜地也果然名不虚传,有前台服务的酒店则大多告诉我客房已满。
我还是挺佩服自己的好心态,即使这时候老天爷让你有些“慌不择路”,我还是锲而不舍一家家找了过去。客满的、前台无人的、房价过高的……换谁可能都会泄气吧,而且天色已暗,时间拖越久希望则越渺茫。感谢上帝,在转了一圈后,我们在火车站不远处遇到一家前台“很晚”下班的三星级酒店。酒店前台是位大叔,他幽默地说道,“只剩下一间客房咯!你们真幸运。我会给你们一个Best
Prize。”
TIPS:
攻略书上曾说,在旅游旺季的策马特很难找到200瑞郎以下的双人间。所以最好提前预订。要么就得像我们这样碰碰运气。
Hotel Derby
地址:CH-3920 Zermatt?Wallis?Switzerland
Bahnhofstrasse
www.derbyzermatt.ch
电话:0041(0)279663999。
双人间每晚180瑞郎(含税)。
设施完善,带早餐,极丰盛,WIFI免费。
DAY2 8月10日,天气晴,微风
清晨,我在Hotel
Derby醒来。天空蔚蓝澄净,空气异常清新。站在阳台上深呼吸,不远处就是马特洪峰(Matterhorn)的角锥形山尖。昨夜可没注意,原来这还是“雪山景观房”。天上已经飘起滑翔伞,而楼下三三两两的徒步爱好者已陆续开始健行了。
健行是瑞士人最热衷的活动之一,也是亲近大自然的最佳途径,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风靡欧美。早餐后,我们整理了一下行囊,到前台获取健行信息。那儿有个电子屏正滚动播放着马特洪峰地区各景点的风速和温度,服务真是够“人性化”的。前晚当班的大叔换成了一位漂亮姑娘,她把策马特马特洪峰地区的地图交到了我的手上,“Have
a nice trekking!”她祝我们健行愉快,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出门沿班霍夫街向南,这一时刻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朝着马特洪峰的方向前行。山峰就在眼前,感觉并不遥远。这里并没有所谓的“景区概念”,事实上对游客来说,最大的消费支出正是你不远千里而来的交通费用,以及你下榻酒店的住宿费用。这里没有人收取门票,甚至也不用缴纳“进山费”。对环保十分重视的瑞士更是从距策马特五公里之外的泰施(Tasch)便禁止任何机动车辆进入。
近距离欣赏马特洪峰的方式有很多,乘小火车、缆车或者骑自行车、徒步健行,完全凭个人喜好。路上各种指示牌标示清晰,能精确地告诉游人从某一点到另一点步行需要几小时,再加上手中的导览地图,根本不用担心是否会迷路。而如我所见,大多数游客选择徒步健行,无论男女老少,全都孜孜不倦地在享受着行走的乐趣。很多游客都是有备而来,他们背着旅行包,双手拄着登山杖,慢悠悠地行走在徒步小径上。
从1620米的策马特到海拔1867米的富利(Furi),海拔缓慢上升。告别密集酒店建筑的小镇,我们完全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穿过森林,爬上草甸,阳光热烈,微风拂面,雪山像一块巨大的冰激凌召唤着我们前进。路过一些休息的驿站,在直饮水点灌上一些清冽的泉水,啜上两口,冰爽沁肺。
一路上,有很多游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步伐坚定地走在我们前头,那背影就足以让我感动、羡慕;有全家一起上路的,哥哥弟弟妹妹互相提携,甚至老爸老妈背上还背着个小Baby,充满了家族乐趣;还有独行的健行者,却有宠物狗一路相伴,能带着狗狗一起徒步去看雪山,究竟是人更快乐还是狗更幸福。
下午,我们走到了黑湖(Schwarzsee),海拔有2500米左右,在这儿无论是马特洪峰还是阿尔卑斯的其它诸峰,均能一览无遗了。而这个季节的黑湖也并不黑,湖水呈奶绿色,犹如一块绿宝石。又坚持往山上走两小时便能抵达Trockener
Steg,能够完全看到马特洪峰的另一个平面。走到这儿,一天的时光就耗了大半。下午五点我们开始返程。
欢送我们返回策马特的朋友出现了——那是两只阿尔卑斯羱羊。据说整个阿尔卑斯山区,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的数量也不超过三万头。它们站在高高的岩崖上瞅了我们半天,一点也不怕生。我们一边下山一边向它们挥手告别。
DAY3
8月11日,天气晴,微风
马特洪峰十小时健行记还不够过瘾,休息了一晚后,我们决定继续上山。这回换另一条经典线路——在策马特火车站对面的Gornergrat齿轨火车站购票上山。到了策马特如果不乘坐一次齿轨火车,一定会是种遗憾和损失。从1989年开始,这条铁道就成为了众多游客上山的第一选择,它也是瑞士境内第一条电气化的齿轮铁道。乘坐这种环保的交通工具上山,隔着玻璃窗就能欣赏马特洪峰的各个角度。这是完全不同于前一天的另一座山头,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乘到里弗尔湖(Riffelsee)站,她比之前我们千辛万苦跋涉去看的黑湖面积更大。里弗尔湖正对着马特洪峰,完美的角锥形雪峰倒映在湖水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对称图景。
有趣的是在拍摄马特洪峰和里弗尔湖的时候,我们正遇到一个美国摄制组在这里录制节目。外景主持人对着摄像机镜头侃侃而谈:在我身后就是著名的马特洪峰。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而上山的方式有很多——你可以选择徒步,可以骑自行车,也可以搭乘齿轨火车,还可以乘坐缆车……我觉得这就是瑞士旅游业为什么如此发达,又那么能吸引全世界游客纷至沓来的理由——你可以有很多种选择,轻松、自由、没有压力。
阿尔卑斯是座年轻的山脉,单从海拔高度来说,最高峰勃朗峰都远不是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那些世界级山峰的对手,后者孕育并囊括了所有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主峰。而马特洪峰不过4478米。为什么她能吸引那么多雪山爱好者呢?高纬度和独特的地理构造让这些海拔三四千米的山峰终年积雪,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马特洪峰健行徒步难度很小,设施完善,适合各种人群,不用冒“生命危险”便能与其亲近,珠峰EBC线路、喀喇昆仑K2徒步条件险恶,难度大,可谓有着天壤之别。但是阿尔卑斯的满足感却毫不逊色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麓。在这里,阿尔卑斯并不想在雄浑壮阔上与老大哥们比较,拼的不是“硬件”,她的优势完全体现在“软件”上——各种完备的配套设施以及处处彰显人文关怀的人性服务。人与自然,科技与自然能够完美、和谐的共处。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便能理解瑞士人的处世哲学,明白为什么瑞士被誉为人们最向往的宜居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