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的“希尔顿”(《沿着KKH去巴基斯坦旅行》系列之四)

标签:
巴基斯坦kkhk2斯卡都自助游 |
分类: 旅游 |
按照对中国好感度的高低顺序排序的话,高居榜首的一定是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中巴友谊比喜马拉雅山高、比阿拉伯海深、比蜂蜜还甜”这句话妇孺皆知。——叶海林《吹过开伯尔的风——理解巴基斯坦》
卡里马巴德是一个很小的地方,要不了一星期的时间,就能吃遍这儿的餐馆,逛遍每一爿小商店,和日韩游客每天打不止一次招呼。甚至在“风之谷”做一下徒步也是很好的选择,像徒步ULTAR雪山的线路,在Lonely
Planet介绍看来纯属低难度级别,哪怕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按图索骥也可完成。山里的空气很清新,成熟的杏子像黄金一般铺满了地。道路硬生生凿在悬崖上,徒步时如驾云端,飞鸟从身边掠过,才发现我们停留在相同的高度。
帕苏的徒步、卡里马巴德的徒步都只能当成是适应性锻炼的“开胃小菜”。真正的徒步爱好者的大本营设在巴控克什米尔,巴尔蒂斯坦首府的斯卡都,只有前往那里才能领略喀喇昆仑山世界级的高峰。从地图上看,斯卡都(Skardu)并不在KKH上,而是位于北部重镇吉尔吉特以东208公里的山坳里。我们先从山上的小镇卡里玛巴德转移至山下的另一个镇子阿里阿巴德,从那里改换长途汽车前往“马球故乡”吉尔吉特。顺便说一句,在巴基斯坦,很多的地名都带有“阿巴德”的后缀。甚至首都伊斯兰堡(ISLAMABAD)的直译应该是“伊斯兰阿巴德”。听说“阿巴德”最早来源于游牧民族的突厥语系,意思是“逐水草而居”,很容易理解就是“城镇”。所以巴基斯坦的很多地名中都可以看到“阿巴德”的影子。
迷你巴士载我们前行,其实就是一辆丰田面包车,除了驾驶室外还有三排座位,每一排坐四名乘客。作为外国人,我和其他的同伴被安排在最尾一排。而伊斯兰的传统是让本地妇女坐在第一排较为舒适的位置上。车子里挤得满满当当,就像沙丁鱼罐头。“鱼罐头”动力不足,从阿里阿巴德开往吉尔吉特,花了5个多小时,途中还经历了爆胎、换胎,吃午饭,道路爆破炸山等各式各样的停车等待。车尾颠簸得让小麦直想吐,“坐这样的车子想不晕车都难。”
吉尔吉特没有什么景点,而且属于较为传统的地区,是在巴基斯坦占少数的什叶派穆斯林的聚居区,偶有宗教冲突。大街上见不到任何妇女,到处都是长相类似拉登的“大胡子”,架设机枪的巡逻车来回穿梭于集市让气氛更显压抑,大面额的巴基斯坦卢比也花不出去。值得一去的是由巴基斯坦人义务守护的安葬有88位中国烈士的“中国陵园”。正是他们,造就了KKH上的平凡与伟大。或者去马球场上看一场马球比赛就“热血”了,要知道这项体育运动最早也还是从大唐东土传播过来的啊。
真正乘车乘到崩溃的是第二天——从吉尔吉特开往斯卡都的208公里山路。这次是K2
TOURS运营的迷你巴士,行驶在比KKH烂一倍的道路上。车子几乎是沿着印度河切出来的峡谷穿行,道路逼仄、险峻,时光错觉,我仿佛又回到了很多年前走“新藏线”的感觉了。每小时时速不到30公里,这是何等的龟速啊,花了8个多小时才顺利抵达徒步者的大本营斯卡都。
斯卡都的规模虽然不比吉尔吉特,但却热闹许多。登山季节,你能见到各式各样的东西方面孔,甚至邂逅一些登山界的翘楚。斯卡都也有一个名叫“香格里拉”(Shangrila)的度假胜地,吸引了巴基斯坦国内外的游客。
我们下榻在“希尔顿”酒店(Hilton International Hotel)。此希尔顿当然不是彼希尔顿。就连Lonely
Planet上都是这般评价:The cheekily named Hilton is not five star and the
rooms have deteriorated and are overpriced. Be careful of the
switches and wiring if you do stay here.
一方面我们被“山寨希尔顿”的名字所吸引,另一方面则源于旅馆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它的楼下就是K2
Tours,购买无论是去哪里的车票都很方便,旅馆背后的小巷则通向KARPOCHU古堡,算是一个无聊时用来打发时间的不错景点。
旅馆里一老一少两位侍者,典型的家族事业。少年X君表现出对中国人的强烈热情,时常到房间来和我们聊天,并且久久不舍得离开。当他看到LP对自己旅馆给出的评价后连连摇头,辩解道其实旅馆并没有书上说的这么差。“你看,房间虽然旧了些,但床单、枕套都很整洁,还有电视机、电风扇都能正常使用,完全对得起300卢比一人的价钱。”不过糟糕的是我确实发现有的房间卫生间里电灯开关的电线裸露在外,看来LP的作者那样评价并非空穴来风。
唯一能享受“希尔顿”式待遇的应该算是晚餐。旅馆顶楼的餐厅很像那么一回事儿,布置温馨,红格子的台布和桌上的鲜花,以及推开窗登上阳台的开阔视野都为“山寨希尔顿”挣回了一些印象分。我甚至看到某天晚上一家润滑油企业包下了整个餐厅作产品推介和庆祝活动。这里大厨的水平也不赖,无论是所谓的“番茄汤”、“蘑菇鸡汤”、“三明治”、“炒面”、“炒饭”都做出了其它饭店所没有的水准。这种味道中国尝不到,就是在巴基斯坦也纯属罕见。
老天爷喜欢跟旅人开玩笑,住的一般时就以美食为报,但想要品尝美食,又真心需要苦逼的等待。X君坦言,他们这儿的晚餐时间是晚上9点。不是“Chinese
Time”,而是巴基斯坦当地时间晚上9点。难到这就是因为不凑巧我们赶上了“斋月”的缘故吗?为了一碗蘑菇汤和炒面,把我们个个饿得饥肠辘辘。
临近斋月,想要到大街上买到点啥好吃的将会变得很困难。街上的烤羊肉串吃起来如同嚼蜡,你不得不承认,烹饪美食方面,没有哪个国家的厨子能有中国人那般的天赋。就是老天爷赐予的蔬果也凄惨得很——菜场里的西红柿干瘪异常,要想挑选几个看上去正常些的苹果都有难度。于是有时候我想,大概是因为每次都饿扁了肚子,才以为“希尔顿”的晚餐那么美味。
第二天我们咬咬牙爬上了KARPOCHU古堡。有时候这种半小时山路都让人感到崩溃,没有强大的毅力,何谈前往K2去作徒步?站在古堡上俯瞰整个斯卡都让我一下子思路清爽了。小麦问,“那我们还去看K2吗?”
“我想去远远的眺望一下K2就好。”Lonely Planet指出一条方向相反的折中道路——Humbrok
trek。听说假如运气足够好,也能远远瞥见一眼那王者:K2。
TIPS:
K2,又名“乔戈里峰”,在塔吉克语中是“高大雄伟”的意思。它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横跨中国和巴控克什米尔。他才是吸引世界各国游客前往巴基斯坦旅游的一个重要诱因。作为世界第二高峰,其海拔为8611米。但就攀登难度和死亡比率来说,K2的攀登难度要远远高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登山者的死亡比率约为1∶7,所以登山界的人称K2为“没有回报的山峰”。目前,已有近4000人登顶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但登顶世界第二高峰K2的只有大约270人,而在K2遇难的登山家已有66名。
事实上,有很多人目的并不是要登上K2,只是想做一次K2徒步,去到大本营,争睹K2的芳容。每年差不多也只有在5—9月间,能够看到进入K2的“门户”巴托罗(Baltoro)冰川上密密点点的徒步队伍。其它时间,大雪封山,根本就没人会进入K2群峰的腹地。
有一点肯定的是,在巴基斯坦这种难度系数较高的徒步,你不可以自己单独行走,必须有向导带领。K2地处边境限制区,首先要获得进山证明。在伊斯兰堡、吉尔吉特、斯卡都都有专门的徒步公司和探险公司,通过他们可以帮你搞定进山证明。(进山证费用约合50美元。)在斯卡都办理进山证,需提供2寸照片和一些联系信息,将材料传真至伊斯兰堡办理,一般等待时间为三天。
K2徒步,一般以到大本营原路返回(K2 Base Camp Trek)和完成穿越(K2 Base Camp and
Gondogorola La
Trek)两种为主。后者的难度很高,即使是装备精良的欧美人通常也选择第一种方式。但不管是选择哪条道路,完成整个徒步需要12—14天的时间,并且全程无补给。所有的吃喝都是由背夫和马夫背上去,住宿也全程露营,从第三天起就要睡在寒冷的巴托罗冰川上。洗热水澡的事情就根本不要想了。
在徒步公司的安排下,按人数组团,2人、4人、8人均可,但价格不菲,一般人数越多费用越低。整个团队配有向导、背夫、厨师、马夫等。也提供帐篷、睡袋等。(睡袋其实用自己的才比较干净舒适些)最便宜的报价也超过1000美金/人(不包括小费)。像欧美有些奢华团,花的钱多,你能想象到的服务也应有尽有,包括高压氧舱、发电机、豪华帐篷、桌椅,一路也会给你赶着羊,随杀随食。跟团前会签订协议,包括救援保险等。在遇到紧急状况时,会有直升飞机前往K2大本营救援。徒步K2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过人的毅力,也需要良好的身体和一定的高海拔徒步经验。
这两年也都有个别中国达人完成这项挑战,像旅途中我们遇到的达人kent,就让我肃然起敬。在这里,向成功穿越K2环线的各位大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