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散场,有梦好徜徉

标签:
崇明岛西沙湿地森林公园记者团青春旅游 |
分类: 旅游 |
记者团的主题活动定在崇明岛一事儿差不多喊了快一年了,我在心里有个声音,肯定得排除万难把这活动组织了。尤其是在上周的“校训引领我成长”朗诵比赛上,我们还拿了名次,校训的第一个词“诚信”何等重要——“有这样一位老师,最害怕的便是食言而肥了。”另一方面,追溯记者团上一次大型、还在外过了一夜的活动是在2009年底了,传统不可破,是该彻底放松一回了。
崇明岛对我也是有诱惑的,很多年前中学“退队仪式”就是在崇明的长兴岛度过的。说来惭愧,像我一样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中,有不少从来没踏足过崇明本岛。现实的游人也大抵把目光瞄在台湾、海南岛上。咋崇明好歹也是三大宝岛之一啊,这岛其实也不算小啊!过去没通长江隧桥时,坐个船过去得花不少时间,即使是到了交通十分便利的今天,从松江大学城折腾来回也颇费周折。活动伊始还闹了一些小插曲,比如小帅锅找不到自己的皮夹了,陈老师得带少数参加考试的同学作为第二批较晚到崇明岛汇合等等。我们还是一鼓作气地杀到了崇明西沙湿地。
PM2.5超标是明显的,过江大桥上一片白茫茫的霾,江水和天连在一起,显得朦胧。湿热的空气仿佛预示着上海的黄梅天就这么无情地到来了。这些并没有削弱大家的玩兴,因为在湿地大家有足够的时间钓螃蟹,捉螃蟹。螃蟹多到让不少同学产生了“密集恐惧症”。很多活动的意义在于过程,在于一切从未有过的体验。这是上一次方塔游园中我向同学们表达的重点——过早地丢了童真,是顶遗憾的事情。因为,美好的青春才刚刚拉开帷幕,18、20岁的年纪,真正的黄金时代。虽然没有期望中的落日景观,芦苇荡里还是留下了大家的欢声笑语,“《那些年》,我们唱着《最炫民族风》,实在是值得纪念的岁月。”
农家乐的崇明菜让饥肠辘辘赶来的陈老师大为赞叹,“来崇明就是吃得这样的气氛!”有时候,酒店菜和农家菜之间毫无可比性——崇明米糕、毛蟹年糕、崇明山羊肉和螺蛳算不上多么美味珍馐,但这恰恰就是农家乐的意义和最实在的内容。在大家体力消耗了以后,在难得的相聚桌头以后,我很容易就打开了自己的“旅行模式”——这些过程像极了我的那些旅途,和朋友们享受各中趣味,让我的胃口大好。把多余的烦恼都甩了吧!好好享受旅途上的各种际遇。
90后的孩子们有很多是天生擅长K歌的,一两首歌就显示了她们的“麦霸”气质,男女歌手通吃。80后与90后的鸿沟其实也比想象中要小许多。我总觉得整个活动都贯穿着大家欢悦的歌声,并不仅限于这个曼妙的夜晚。我好几次抬头去看天,虽没有星光,却依然感觉美妙。睡得有些晚,集体活动睡早了才奇怪。好多美梦在徜徉,应该还有几对闺蜜在夜谈罢。
东平森林公园不愧是上海最大的森林公园,以至于我们根本不可能在第二天的活动中完全将它逛下来。但吸收了那么多负离子的我们也应该获得了不少的正能量。森林是最好的摄影外景,我很乐意记录风景,记录同学们的微笑,更重要的是记录青春,记录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春是永不散场的,因为每一处定格、每一种凝结都是永恒。
我也不是青春的记录者,不甘于只是一个记录者。我的小宇宙也在燃烧着,因为有梦好徜徉,我的青春,也永不散场!
201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