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弊未遂

(2006-01-11 16:32:31)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我读书的时候算不上好学生,因为我经常给老师制造麻烦。现在做老师了也很头疼总是制造麻烦的学生,感叹曾经的自己很不厚道。也许这就是上天安排的一种轮回,以前考试的时候总想动作弊的念头,而现在就让你去监考,抓作弊。

我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化学期末考,那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试,关系到整个学期的总评分数。我的理科成绩都很悬,所以想来想去可能作弊才能通过考试。我和同学商量把修正液作为作弊工具。由他把客观题的答案塞在修正液的盖子里,然后我问他借修正液,以此来作弊提高我的正确率。那次考试很幸运,是我的语文老师老凌监考。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有他在结果我作弊未遂,如果换作别的老师可能是“四大名捕”,抓到作弊肯定要吃处分。那一次化学考得很难,结果我所信任的那个同学自己都边做题边冒汗。我从考试中段就问他借修正液,修正液来回了好几次,瓶盖里都没有塞进事先说好的答案。现在做了老师知道在讲台上的视角是很开阔的,下面的同学考试时虽姿态各异但保持一种相对平衡,如果有谁有所“举动”,在上面很容易“一清二楚”。老凌虽然上了年纪,但我想他毕竟有所感觉。于是他走到了我的身边,我心里就特虚。老凌是当时极少“爱护”我的教师之一。他从容地坐在了我身边的另一张空位子上,微笑着问我,考卷做完了吧?应该考得不错?我很尴尬地回答他有点难,就快做完了。之后,我们就无言了,而他就坐在我身边直到考试结束。他用他的宽容维护了我的自尊,他也用他的爱护打消了我继续犯错的念头。

你可以猜测到,那次考试我“挂”了,虽然没有及格,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比当时作弊及格了更让我高兴,并且感动。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也见过我身边作弊的很多事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不少因此吃了处分。那些所谓的成功在我的眼里也并非那么“成功”。我的总结是:即使你抄了别人的,你就一定及格,一定拿高分吗?不,有时我们对自己的答案没有信心,对自己没有信心。抄来的可能是错误答案,改掉的可能是正确答案。现在很多人都把作弊和诚信问题结合起来上升到道德的高度严词批评。报纸上也在说北大16个考试作弊的学生被取消学士学位。我在想,作弊是有很多原因很多形式,但的确不明智。可我不想提到很高的高度来谈这个问题。我们有没有看见这个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也应该反省。我们的学生太看中分数,并且是从小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们总在想,如果作弊成功了,我们的分数就要比自己答题的分数高,甚至高很多。高一分,就能及格,高一分,就能拿奖学金。这就是问题的本质,我们的学生习惯把分数作为自己的命根了。在他们没有通过努力、勤奋、平时的积累等手段得到分数回报的时候他们就想到了这种风险高收效又不差的方法来“瞒天过海”。

我是那种很早就把“分数”看得很淡的学生,在我看来一次考试考砸了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我小时候也跪过“洗衣板”,不是因为我考试考得不好,而是因为我向父母撒谎。所以我知道有些东西是不可以出卖的,譬如“信任”。你出卖别人对你的信任,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考试只是用来检验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而绝非唯一手段。对知识学得如何,自己心里应该最清楚,并且应该用实践来不断检验。从小到大,我在班级中的排名一直像在玩过山车,坐过头把交椅,也坐过倒数。即使到了大学里也这样,我拿过奖学金,有些科目可以拿班级第一,也有些科目拿过倒数第一,还被“关”过一门。可这并不影响我在学生会、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磨练自己,并不影我求职和恋爱。我承认唯一偏激的一点是我对学科“爱憎分明”,喜欢的我就认真读,不喜欢的,自认为价值不大浪费时间的就马虎地读。在大学里,关键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因为,我们一生要学习太多的东西,这些知识的汲取或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以你考试拿高分来体现的。

我们也远没有必要为了分数高低争得你死我活的。只要有分数和排名的存在,就会有先后顺序,就会有人坐第一名,有人坐最后一名。第一名并不意味着你将来就是个“成功者”,最后一名也不代表你将来就是个“失败者”。无论如何,都要摆正了自己的心态。现在等级考试越来越多,分数被渐渐取代,成绩的反映也按优胜率和淘汰率来划分,这样更有利于看清自己所在的“层次”。看清不是用来高傲或悲观,而是便于规划和调整自己的行动目标。

人生的“考试”有很多,大多数都要自己亲力而为,即没有太多花样好玩也难做什么手脚,无论答卷答成怎样,那都是你自己的“杰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戆人
后一篇:神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