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唐小六
唐小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83
  • 关注人气:2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尔赫斯与他的秘密花园

(2007-09-24 09:58:16)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荒诞性并非“荒诞小说”的唯一属性。这一点,如果去读博尔赫斯的小说,就很容易明白。纯粹的荒诞的小说是不难以读懂的,就好比一般的小说以情节取胜,而大师的作品则绝非“荒诞”二字可以简单概括,甚至在阅读中遇到麻烦。比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作者本人都不甚确定亲爱的戈多先生是谁,会在什么时候出现。那么在博尔赫斯身上,更多的“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则让读者进入他用文字巧妙布局的迷宫,很难找到似是而非的出口。
  善于描写现实的作家有很多,很多先锋派作家正在努力尝试告诉我们他们的工作就是还原残酷的现实,然而这并不高超,这就跟素描一样,实质上并没有对艺术品本身进行“再创造”;善于描写虚幻世界的作家也有不少,那些匪夷所思的科幻作品为很多人提供了短暂逃脱现实的途径,另一个世界更为广阔,因为我们未曾经历过,那么只需要想象。但像博尔赫斯这样亦虚亦实的写作方式,实在难以临摹。作品题材的幻想性,主题的哲学性,手法的荒诞性,语言的反复性让人觉得他的很多作品本身都充斥了太多的矛盾和神秘。
  《交叉小径的花园》(另译《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很能典型反映博尔赫斯迷宫主题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很多中国读者喜欢这部小说,因为这正是博尔赫斯东方题材的小说,其中描写到了中国,但又与我们所认知的中国有现实的距离。云南总督崔朋辞去官职,花了十三年时间,写了一部谁也看不懂的小说,还建造了一座迷宫。这座迷宫就建造在小说里。《交叉小径的花园》究竟想要表现一种怎样的人生哲学,这是读者在读第一遍的时候难以摸索出来的。世界是一团混乱的,时间循环交叉,空间并存,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偶然性和可能性。人生活在世界上,就像走进了迷宫,既丧失了目的,也找不到出路。就像博尔赫斯在这篇小说中提到: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似乎也只有迷宫这个形象才能胜任这一喻体。
  如果不能跨过情节铺设的迷团,找到背后的象征,那么确实,想要读懂博尔赫斯的小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博尔赫斯之所以能仅以几篇短篇小说就确定他在文学上的地位,其功力可见一斑。
  同样在阅读中给我制造麻烦的还有《南方》。博尔赫斯在这篇小说中是运用了现实感官的,即从这篇小说的前半部分可以看到发生在作家本人身上的亲身体验。《南方》是一篇带有最多作者个人色彩的作品。主人公胡安•达尔曼,从身世、职业到阅读爱好都与博尔赫斯极为相似。 达尔曼原先生活得规律而平淡,然而一个意外发生了,导致他的生活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一天下午达尔曼在回家的楼梯上被一扇刚油漆的窗户刮破了头,感染了破伤风,引发高烧,并最终导致败血症。(1938年圣诞前夕,博尔赫斯在快步上楼时撞上了一扇窗,流了血,伤口感染,发高烧住进了医院,与小说主人公的遭遇基本一致)他无力而痛苦地躺在医院里,任凭大夫给他做着各种治疗。突然有一天,大夫对他说,他开始好转了,可以去庄园休养了。于是他终于坐上了前往庄园的车。自此后,小说时空开始模糊,我们仿佛跟着达尔曼进入了他的梦中,所有事情仿佛都是真实的,可事情的经过却又都是不清晰的。达尔曼在回家路上的一个杂货铺里遇到一群流氓的挑衅,为了维护自己的家族荣誉,他迫不得已与他们决斗。这对于刚走出医院又不善于玩刀子的人来说,刚好给人杀死他的理由。
  这个故事本身就像寓言一样:一个人渴念南方,结果回到南方时,南方却杀害了他。一个人死于他所热爱的事物,戕害自我的常常也就是自我本身。然而,这也不全是博尔赫斯所要想告诉我们的全部。事实上,《南方》小说中的转点,也是博尔赫斯小说的转点。现实与虚构的转换在小说中进行着,也在作家的创作史中悄然生成着作用。
  读博尔赫斯的一篇小说,常常会隐含出更多则故事来。而他并非简单地在一个故事中套另外一些故事。作为迷宫的分岔,每个故事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在这些故事中,他渐渐抹去了现实和虚构的界线,他一笔勾销了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线。像博尔赫斯所作的那些比喻一样——“仿佛水消失在水中”“就像树叶消失在森林里”“书消失在图书馆里”——时间在时间的迷宫中无限循环交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束河束缚
后一篇:幸福的方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