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龙虾与“生物入侵”

(2010-09-27 09:56:23)
标签:

小龙虾

生物入侵

横纹肌溶解症

克氏原螯虾

杂谈

分类: 杂谈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住的小区跟前有一条河浜,没事的时候我们一群小屁孩子就去那个地方钓鱼钓龙虾。不常能钓到鱼,但很容易就能捉到小龙虾,它们最后都被我们玩死了。因为河浜不干净,从没想过拿它当菜。读大学的时候,每年夏天我带学生去夏令营,在奉贤那会有个午间的游戏,就是带小朋友钓小龙虾,一人发一根竹竿,拴一根线,线上绑上一块咸肉,蹲在一条水沟边。要不了一会,小朋友们就能钓到满满一桶小龙虾。逮这家伙太容易,因为小龙虾生性勇猛,一旦夹住了咸肉就死不肯放。我没见过比它更不需要钩子就能捞上来的动物。钓上来的小龙虾无人问津,最后大都晒死在桶里。
  不知道何时起,吃小龙虾渐成风尚,路边的龙虾店火了好一阵子。最近,南京食客因为吃小龙虾得了“横纹肌溶解症”,于是,小龙虾的生意一落千丈,犹如从高峰坠入谷底。小龙虾招谁惹谁了?小龙虾到底能不能吃?很多人都在心里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我向来是拒绝吃小龙虾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个人经验告诉我,小龙虾的生活环境不干净,看着就脏,心理上过不去,怎么下得了口。第二个原因则源于我知道小龙虾是典型的生物入侵物种。这玩意本来中国没有,原产自美洲,学名克氏原螯虾,被日本人引进、改良后带到了中国南京。有说侵华日军用它作为饵料的,也有说用它净化水体的。很多历史已无从考证,也没必要以讹传讹、危言耸听。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生命力顽强的小龙虾与日本人脱不了关系,小龙虾在中国境内由于没有天敌,几十年来便繁衍壮大了起来。
  类似小龙虾这样的生物入侵例子很多,后果也很严重,它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小龙虾生活的地方,很多本土的小鱼小虾都没了踪影。所以,很早之前就有个段子,对付这种生物入侵,把它们吃光了便是。据说小龙虾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安全问题,其毒素主要集中在鳃处,它确实能在恶劣的水体环境下生活,也能有效分解环境中的毒素,说的跟“清道夫”似的。这次的“小龙虾事件”只是个案。它的背后,是我们的整体环境恶化的结果。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有害因子在水体中已经存在,碰巧又遇到了在该环境中生活的小龙虾,该小龙虾又被误食了。这道理就跟之前某些专家声称长江中的野生鱼类不安全,含大量毒素,不宜食用一样。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是不负责任的,各种废水直接排入了江河,再加之食品安全监督的不利,我们不得不戏言,国人“百毒不侵”或“真的没啥能吃的了”。小龙虾正好撞在了枪口上,充当了一回“代罪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需求便有市场,甚至很多需求来得莫名其妙。生物入侵的品种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本身就是让我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小龙虾本身并不美味,美味的其实是麻辣的调料。很多食物,包括鱼翅、燕窝、法国蜗牛,本都是无味的,也并没有特殊的营养价值,都是调味的功劳。只因为它们是“稀缺”的东西,为了这无味的“物以稀为贵”,便有了杀戮,有了资源的掠夺。人类有时候真的是无知的可怕。同样的生物入侵品种——巴西龟,最初作为宠物引进来到中国,可是人为无意的放生,却会对我们的环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可怕的生态杀手,几乎导致我们本土龟走上濒危的道路。每想至此,不免痛心。
  ZF不会告诉你,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有时候他们也会为小龙虾“辟谣”。但是我觉得,吃不吃小龙虾并非安全不安全的问题,而是对生物入侵的一种坚决抵制。何况地球早已不安全,而所谓的专家又常常用一种观点来否定自己曾经提出的观点。可笑矣。
  比生物入侵更可怕的是我们整体的环境在遭受“利益”的摧残,同样可悲的是,造成这种现状的深层次原因乃是我们的无知和道德良知的缺失。


2010-9-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