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与旅游
(2010-05-21 08:57:32)
标签:
面子旅游市场香港旅游旅游 |
老妈从香港旅行归来了。不过旅行并不如她预期的完美,这个我早有所料。
老妈一行十多个朋友都是“退休人士”,参加了某“老年团”双飞前往香港,说是旅行团其实是“购物团”,每个人的费用仅八百多元。出发前,大家还以为拣了便宜,我很早就告诫老妈,八百多可能连个往返的路费都不够,去了香港你们肯定会被“强迫消费”。老妈说人家买东西,她不买,能“摈牢”。我不愿打击她的自尊心,好吧,去了你便知道。果不其然,老妈在香港消费了3500元后回来,据她说,3500元就是该团的“最低消费”,他们到了香港每天都被安排住五星级的酒店,但每天也被拉去很多购物点,基本上都是“关门放狗”,不买东西不给出门,我心想,这个很“强盗”啊。十多个没出过远门的“老人”郁闷得不得了,但无奈啊还是摸了口袋,“缴了学费”,美其名曰去过“香港”了,开过“眼界”了。
其实,老妈旅的不是游,是面子。既然“被消费”,她便买了上千元的礼品回来,说要送给亲戚朋友。我知道,老妈这辈子最想跑的地方是“香港”,尽管我一直告诫她,香港并不怎么“好”,但是她就是“爱面子”。她的人生经历坎坷,辛苦大半辈子,直到她退休、我工作后,生活才逐渐走上了“小康”的道路。她的生活圈子里,大凡去过香港的人,总要在她面前吹嘘一番,仿佛香港就是“极乐净土”了,以至于多少年来,她就是渴望去香港“看”一眼,这心情不亚于曾经的小平同志。其实,这跟不少人没来过上海,把上海想象成满地是黄金一样,太过于“乌托邦”。并且,老妈之好强在于,自己的梦想还得靠自己来实现——何况去香港旅游又算哪门子难以达成的理想?虽然近些年,老妈在旅游方式上多少已经受到我的影响,我也常常告诉她,你去一个地方旅游,能不能想清楚那些问题——为什么要去那个地方,那里什么东西吸引着你?老妈毕竟不如我们理性,“面子”重要,又有“便宜”可贪,于是便草率启程了。
我以为这个教训算是“深刻”的。有些道理和忠告在出发前,老妈是听不进去的。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和对某些旅游目的地的“崇拜”促使他们着了旅行社的“道”。我们用脚趾头算计也该明白,旅行社的目的是赚钱,天底下谁会让自己吃亏呢?老话说的一点不假,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打着“低价旅游”旗号的旅行特别要值得注意,旅游市场里的“吸金黑洞”比比皆是,而中老年人又是他们最主要的“猎物”。即使是作为有一定经验的“驴子”的我们,在旅行中也格外谨慎,生怕掉入“宰客”的圈套。只不过,这次的旅行结果,早在出发前就埋下了“隐患”。旅游市场固然有责任,但那是“潜规则”,贪小便宜吃大亏,只能自己“挖塞”,不论3500元的消费是否值得,旅游的主体者也应当吸取“教训”。当一个人做事的时候是为了挣“面子”,那么结局往往要被“面子”所累。我以为,仅仅为了满足虚荣心的旅游并不值得提倡。
有趣的是,我从来都不对“香港”等热门旅游“过敏”。我有护照,但我就是没办理过,也不打算办理港澳通行证。我觉得很奇怪,既然回归了,香港、澳门是我们国家自己的领土,为什么我去旅游还要用通行证呢?(虽然香港人来大陆也要办理通行证)香港比上海高级很多吗?经济更发达又如何?我始终找不到理由去香港、澳门,弹丸之地的殖民地文化和繁荣的高楼大厦,就那么吸引人吗?我去过很多城市,节奏快的或舒缓的,理性告诉我,那些适合人们居住、生活的城市,那些有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对我的吸引力更大。
其实旅游是应该分类的,城市旅游或自然旅游,观光旅游或人文旅游,团队旅游或自助旅游,其中的定位是不同的。旅游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在我看来,旅游并不仅仅是用双腿和双眼去完成的,旅游包含了风光、饮食、民俗等诸多文化的因素,并且真正的旅游一定是“双向的”,有交流的。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我,更喜欢去远离城市的地方,有时候,反而是远离城市文明的地方,人们的性格更磊落,风俗更淳朴。每一次选择旅行的目的地,完成一次旅行,于我而言并不是“炫耀”,我并不因为去过了那些地方而值得丝毫的骄傲。很多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浅薄,于是我不断地走出去。为什么要去旅游?因为我想知道更多的远方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你会发现,那些住在华屋软榻上的人未必就比露宿雪山脚下的人们幸福。幸福是参差多态的。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让他们快乐的理由。那些非物质的“快乐”,那种精神世界的“富足”,根本不是“城市人”所能轻易理解的。旅游使人开朗,胸怀更广阔。我把旅游作为一种学习,一种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过程。不可避免的,我们会在旅途上与各种各样的人或文化交流,而交流也正文化是进步的源泉。
“面子”是中国人的特色,并不容易摒弃。但如果因为面子,而把旅游变得“很累”,那就失去了旅游本身的意义。旅游应该是放松身心的。所以我厌倦了跟团旅游的“不自由”、旅游市场的“不诚信”以及旅游过程中的“尔虞我诈”。我不会妄加指责别人的旅游方式,住的好不好、吃的好不好、玩的开不开心、是不是只图一时的“新鲜”或“冲动”,都是旅游者自身的权利,同样的香港旅游,四千元左右的价位,正常的走马观花,未必就比这包藏“猫腻”的八百块的“购物团”来得差,其实这也是最初我希望老妈选择赴港旅游的方式。我的成长史,也是老妈为我“缴学费”的历史,于是轮到我为老妈“缴一次”学费,理所当然的。只是,希望旅游真能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在旅途中足够尽兴。但我们,能不能别总是为“面子”买单呢?
20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