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国企宣布从美股退市从本质上说就是“反霸”
(2022-08-17 12:03:34)
8月12日下午,中国人寿、中国铝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公司同步官宣拟将美国存托股份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五家国企同时宣布从美股退市意味着什么?迅速引起各方热议。从积极谋求到纽约证交所上市到主动宣布退市,这180度大转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这五家上市公司经营失败吗?不是。这五家公司无一不是优质公司。是纽约股市要崩盘吗?目前看也不是。在美帝大肆印钞、泡沫巨大的情况下,美股泡沫一时三刻尚没有爆裂的可能。五家公司从美股退市的原因只有一个,反霸。
长期以来,美国都以自由资本主义的“灯塔”自居,讲求市场开放与全球自由贸易。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美国方面对中国企业到美股上市原本持欢迎态度。不管是纽约证交所还是纳斯达克,都是欢迎“中概股”的。中国有自己的股市,不仅有香港交易所,还是深圳、上海交易所,现在又有了北京交易所,而且香港交易所与内地交易所之间有“互通”安排,有“北上”与“南下”资金之说。但是,中国依然对本土公司到美股上市持开放和支持态度。原因是,这是一个双赢的安排。中国公司可以到美股筹措“非信贷资本”,美国股市可因“中概股”上市扩大底盘和影响力,赞助纽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一句话,不存在美方恩赐中国企业的问题,相反,“中概股”对于美国的贡献,则是巨大的。美国没有任何理由对“中概股”另眼相待。
但是,自美国特朗普政府把中国视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起,美国就开始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歧视、打击与中国有关的企业和事项。从贸易战到科技脱钩;从打击华为中兴到加强对美方投资中国与中方投资美国的安全审查,沉寂多年的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死灰复燃。此时此刻,“自由资本主义政府不干预市场”红色面纱彻底脱落,“投资贸易自由化”几乎完全被“经济问题政治化”所取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拿“中概股”开刀了。
时间回到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12月2日。这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个有着明确针对性(不点名地针对中国)的逆行法案,即《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外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此前的5月份,该法案已经美国国会参议院表决通过。这显然是一个国别歧视性法案。该法案提出,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未满足相关要求,则其证券禁止在美交易。
上市公司必须实行信息公开,这是通行的国际规则。对此,所有“中概股”都是乐意遵守的。这也是累计超过261家“中概股”公司上市美国股市的前提所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存在的问题是,所谓“额外信息”已经超出正常信息披露的范畴,不仅涉及企业秘密,而且事关中国国家安全。这完全是霸道条款、毒丸法案。一旦中方企业遵守,不仅会将企业核心竞争力拱手相让,而且丧权辱国、等同接受“新殖民统治”。
因此,这一“法案”不出预料地遭到绝大多数“中概股”的抵制。由于坚决抵制,截至7月29日,已经有159家中国公司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其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东、拼多多等中国著名民营企业。当然也包括国企。
现在,五家国企主动宣布从美股退市,我认为完全是好事喜事。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宁肯不要美国股市,也不能丧失企业操守和责任,不能向霸权主义低头。
一方面,从美股“退市”不等于企业“断气”。“中概股”企业的根在中国,中国才是这些企业的生命之源、动力之源、活力之源。到美股上市,顶多是在“中概股”“营养餐”中又加了一道“美式奶酪”。没了这份“奶酪”,中国企业饿不死。以中国石油为例,截至2022年8月9日,存托股份数量占该公司H股总量约3.93%,占公司总股数的0.45%。完全没有伤筋动骨。
另一方面,中国股市有足够的“肚量”容得下“中概股”回家。截至2022年3月,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总市值为1.3万亿美元,若这些公司全部回家,将成为中国股市由熊转牛的强大推动力。尤其是香港股市,一旦有阿里巴巴这类企业入住,必将为巩固和强化香港特区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提供有力支撑。
而美国股市,必将因“中概股”纷纷退市而导致失血贫血,因此而导致泡沫爆裂也不无可能。把一个原本双赢的政策丢进“垃圾桶”,不会没有代价。
当然,“中概股”从美股退市还有另外一层好处,那就是一旦中美摊派,“中概股”不再可能成为美帝恶心中国的“一张牌”。在中美关系有可能决裂的情况下,美国手中的“牌”越少越好。这是常识,无须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