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全球治理方案与公共物品

(2022-04-22 11:59:16)


 

421日,以“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为主题的2022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中国领袖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明确提出要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共同促进经济复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提出要继续把亚洲发展好,建设好,“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对亚洲未来寄予崇高期待。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演讲明确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指出:“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界安全挑战。中方愿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筑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与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安全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我认为,这是中国继“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之后,向世界提供的又一全球治理方案和公共物品,具有新的开天辟地的重大意义。

纵观这三大全球治理方案,都充满中国价值、中国气派,是中华新文明与全球治理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成果。每一方案的提出,又都基于当时的世界格局和形势发展需要,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前瞻性;既具有操作性,又具有战略性。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基于一些国家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大国出现“逆全球化”操作、奉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极端经济民族主义,世界经济呈现碎片化、分割化的不利态势,为了继续推进人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提出了“中国方案”,是对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坚决维护、主动修补,被称之为中国式全球化。因此,一经提出,就得到国际社会发广泛支持和参与。截至目前,参与到“一带一路”中的国家、地区和国际性组织已经超过18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大实践”。

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基于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个别国家醉心于损人利己、损它救己,借助货币霸权,不计后果地空投“纸币”,在制造“发展鸿沟”的同时制造“疫苗鸿沟”,将自己的发展修复建立在众多国家的困顿与痛苦的基础之上,出于“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善念,提出“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顺应了国际社会的迫切期待,因此很快引起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截至目前,已经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近百个国家的响应和支持。

现在,俄乌冲突还在继续。背后所暴露的霸权思维、冷战逻辑、集团政治、阵营对抗,让人深切感到,旧体系很糟糕、旧势力很顽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面临的安全挑战十分严重。不打破旧的思维、旧的格局,不形成新的安全架构,类似“俄乌冲突”这样的全球性悲剧就难以避免,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就会一次又一次遭到霸权主义、帝国主义的洗劫。面对美帝西方挑起的“俄乌冲突”以及在其中的恶劣操作,以及这些操作给世界和平、全球经济、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危害,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新路,引导全人类尽快走出泥潭、走向更光明的未来。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针对“病灶”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无疑是及时雨、指南针。国际社会一定会热烈欢迎的。

必须看到,中国的三大方案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带一路”倡议是平台,全球发展倡议是旗帜,全球安全倡议是保障。发展和安全是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两件大事,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必须统筹好;“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共实践平台,发展与安全统一于其中,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动力和灵魂。

中国有个传统故事叫“女娲补天”。说的是共工怒撞不周山,把天地撞出了个大裂缝。为了防止天塌地陷,救人类于劫难,女娲采炼五色之石以补苍天,截断鳌足以立四柱,确保了天地稳固。可以说,随着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中国的全球治理方案的“四梁八柱”已经立起来了。相对于美帝西方的破坏捣乱来说,中国所做的,不就是当代“女娲补天”之举吗?这对整个世界发展史和人类进步史来说,都是灯塔和福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