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骑东流山记

2022-03-29 19:38:00
标签: 东流山 骑行

记得第一次去东流山是20195月,没想到一晃就三年。这三年发生了许多事,三年以前那似乎十分遥远的高速公路现已进入我们生活,席卷全球二年多的新冠疫情至今还没有减弱的趋势;从前一些从没相遇的事也渐渐与我们遭遇……

这次骑行东流山,没想到竟然有三支队伍在财政局门口相遇。一支是骑王府的老年骑协队,一支是骑铜山挑战高山坪陡坡的骑行队;另一支就是我们骑东流山的队伍,这是一群休闲+美食+拍照的骑行爱好者。

东流山位于茂林南容境内,海拔835米,泾县算是高山,在红色近代史中东流山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据说,唐末有逸士在此隐居称东流府君始名号东流山。“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在古人眼中这位东流府君算是“小隐”吧。

上次骑东流山跟随的是几位娘子军,骑得很轻松。这次是十七位骑友的大队伍,路上壮观矣。出了县城骑友们一路急驰,过冬青树、穿凤村、绕魁山飞雄塔,赶往那个以山命名的小山村——东流山。因要回茂林午饭我们只能一路赶时间,这让背着单反的我跟得好辛苦。

和上次赶到东流山脚一样,因坡太陡我们就“偃旗息鼓”把车停放路边,徒步登东流山(村)。本来我想“一气呵成”骑上去以补上次没有骑上的憾事,然有人一声大喝让我下了车“忘了你上次那膝盖了吗!”

 狼哥、秋天、四海和吴书记四人,气喘喘地从我们身边一蹬一踩撅着屁股消失在前方拐弯处……这儿离村上还有约二公里多的坡。村民告诉我们这段陡坡八块电池的电动车爬到这里一般也没有什么电了。

“百山环泾川,南网森丛碧。拔出凌飞鸟,图画难刻划。我闻流水东,起涌连漰湱。胡乃最高巅,而同长波衇。默忆昔幽人,筑隐何峰宅。追来缅赤松,化后作黄石。人去五百年,灵诡列怪籍。”这是古人写的《游东流山》。读着诗句我们领略东流山当年的那魏魏、清幽……

到了村中我当起了导游,因来过一次,也做过功课。带骑友们参观了“皖南事变”中留有枪孔痕迹的一扇砖墙,这是“皖南事变”中现唯一留有战争痕迹的建筑,可惜墙基已经鼓肚已成危房,如不及时维修过几年就见不到此扇墙了。

这是泾县海拔最高的八字门,房主人三年前我们见过面,我一说她想起来了。时日三年变化不少,真如一首歌词说的那样——岁月无法停留流云的等候。

本来要登上村中唯一座楼房的房顶——来一个登其巅而远眺,可惜茶季房主人不在家

已近中午,山下四周灰蒙仍不通透,大家没了在东流山“极目数里”的欲望。就在我们准备到茂林午饭时,有骑友找到了中午能接纳我们搭伙的村民家,原来村民是上次与我见个面的网友——“高山茶农13856353304”。

“高山茶农”指着挂在梁上的腊肉,墙角的米缸说:“你们随便用,蔬菜菜地有,你们随便摘……”骑友们兴奋得大呼起来,有去菜地摘菜,有的到野地掐野葱,有的到山坡采蕨菜。

骑友老彭主动承担烧饭、炒菜的任务,茶香、冷月和慧娟担任了洗菜、配菜和洗碗的事务,四海见灶膛没人倒腾,主动干起灶膛添柴旺火的“营生”,大家忙碌的不亦乐乎。女主人因腰有疾行动不便,就在灶边指导我们烧柴、煮饭、炒菜注意的细节。

柴火饭并不是那么好烧,何况是20多人的饭菜,菜起码要有十三四碗吧,米至少要五六斤。这五六斤米用柴火煮一锅香喷喷的大米饭是一件不易的事,现在人们都已交给电饭锅。

这五六斤米下锅要多少水,是热水下锅还是冷水下锅,何时舀米汤,舀多少;盖上锅盖闷多少时间,炉膛火要多大,这都是功夫,如没有金刚钻的人还真不敢揽这瓷器活。

在那掀开锅盖一瞬间一团白雾扑面而来,浓浓的香气让你能够忘记所有的烦恼,那种满足感真的能够让你一下子回到童年的时光。

这一切老彭干的漂亮­,时间不长一锅喷香软乎米饭好了,一桌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搞定

这一顿“丰衣足食”的柴火饭菜虽不是世间最美味的“佳肴”,却是最具烟火味的食物,有最体贴人心的滋味,贯入了灵魂的味道。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谈地,谈骑行,谈美食,一片欢声笑语,真好惬意……

就在骑友们“激战”厨房时,我与“高山茶农”闲聊起来,聊自行车,聊东流山的传说,聊到今年的茶叶时,他眼光暗淡了。由于疫情的影响往年的那些老客户来不了,茶叶不好销售。现又时兴网上带货,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山下茶商收他们的茶叶价格不高……说某名茶也在这一带收购他们刚摘的茶叶,价格也不高。

去年到太平猴魁的产源地猴坑,听当地人说一到茶季村的路口专有人把守,严查车辆是否带茶叶进村,为的是保证每一片茶叶都有猴坑的太平猴魁血统。

约十三点五十我们一行与房主人“高山茶农”告别,不愿收我们的费用,我说那不行……主人的纯朴情感,我们不能当成一种享受的理由。

返程我们走状元岭,听说走过“状元岭子孙好前程”。下岭后经枫树底、唐村、凤村、冬青树、雷塘和新渡,约十六点安全到家。

这次全程骑行约75公里,比上次我们节约了7公里路程,这可能是走村村小道的缘故吧。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