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长狮白骑行记

2022-03-17 13:15:04
标签: 长狮白 白际 骑行 杂谈

爱好骑行的人都知道安徽乃至华东地区,有一条经典的爬坡骑行线路,景色超佳,那就是途经皖南歙县、休宁两地的长狮白(长陔岭、狮石、白际)环线。特点:一是全程有两座海拔超千米的盘山公路;二是坡长弯多,全程坡长累计达约50公里,其中一段坡长约33公里;三是一段16公里长的连续坡在海拔800多米以上山峦起伏。

三月十二日早六点半,“泾县美利达俱乐部”一支车队驶入了“芜黄”高速。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泾县骑友第一次以4+2方式从“芜黄”高速外出骑行,这支车队由三辆小车、一辆双排座车组成,共载十四辆单车以4+2方式骑行长狮白。这支车队里骑行人都是第一次骑长狮白。约八点五十分我们到达了骑行起点——歙县王村镇,比走国道节约了一个多半小时。

出发前的合影是骑行人必须的仪式。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仪式是什么?它是让一天不同于另一天,让一个时刻不同于另一个时刻,就是让一件简单平凡的事情变的与众不同。

 经过简单的休整,约九点十五分左右十四辆单车从王村驶出,两辆保障车紧跟其后。这是我第一次随有保障车骑行,心情轻松多了,省去了负重,省去了途中被“打胎”的顾虑。

 从王村到长陔岭这一段公路,前几年随归隐自驾来过,那次是到雁洲。记得当时我在车上对归隐说:“这就是我一直想骑的长陔岭。”那时长垓岭到狮石的路在维修,岭上荒无人烟,往右拐的那条路是砂石路面,我们还在岭上停了一会儿。当时感觉长陔岭坡度长且陡,今天骑车来也就这么回事,比泾县的几大坡比要缓多了,也许是心情吧。

一路春风迎面,花香味时不时地穿进我们鼻中,让人精气神一振,顿时疲惫一扫而光。随着我们脚下的海拔慢慢上升,山下的村落在我们眼中越来越小,梯田越来越多。也许是兴奋,也许是激动,20多公里的坡不知觉骑了一大半。

不久,只见路边一瀑布飞流直下,水花在飞溅中碾成碎末,发出隆隆的声响。这就是长陔岭上第一个打卡点——黄毛瀑布。瀑布位于歙县绍濂乡岭口村,海拔约600米,在这里我们进行简单休整,拍照、合影,发朋友圈。

约十二点我们到了长陔岭上,海拔约707米,距出发点王村约24公里,累计爬升约470米。往前直行就是到长陔乡、雁洲方向,往右直行就是我们要去的狮石、白际方向。

也许情报不准或信息过时,我们以为长陔岭上没有午餐的地方,大家都准备了自热饭、鸡蛋炒饭。

骑友四海与佛手还带了豪华的午饭保障团队——专业的厨师+服务员。实际岭上已经有了一家农家乐。

午饭后,大家向着那个“蓝天与白云交际的地方——白际”出发了。

随着海拔的渐渐上升,似乎感觉与蓝天更接近。山下的村落隐入群山之中,犹如传说中那些远离尘嚣的避世“桃源”;只见连绵的群山之巅有一条灰白色的线痕,从我们眼前清晰地伸向烟云深处,仿佛在天与山巅之间束了一根飘带与蓝天相连,蜿蜒曲折,绵延悠长,这就是“皖南天路”。

蓝天、白云就在头顶盘旋,路就在脚下悠长蜿蜒伸展。无际的苍穹下,一片寂静,耳边只有喘息和汗水嘀溅到大地的声声……忽然,我想起要读《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本书。

有人说:读书,就是读自己;听歌,就是听自己;赏画,就是赏自己;看电影,就是在黑暗中看自己……那么我们这群人在这群山之巅骑行是做什么呢?也许没有答案。

回来查资料得知“皖南天路”这一段沿途有“古栈道”、“莲花三座”、“一剑泉”等多处景点。因赶时间我们不停地“痴”骑,也没有想停下来看看。

终于在一处观景台停下休息,叫什么名我也查不到资料。

我们到时正好有几辆旅游车停下,几位游客可能是单位组织的春游,她们在观景台上使劲跳跃,可能嫌拍摄的人没有拍好,边喧嚣边跳跃……我在旁随手拍了几张, “加过微信啊,给你们相片。”无人理我,有点尴尬。也许我声音小,也许我根本没有说出口,只在心中嘀咕……

站在观景台,临高欣赏到群山峻岭之峞巍,犹如站立一艘航行在大海里巨轮船头,耳边似乎响起《My Heart Will Go On》旋律……那感觉十分美好。

终于到了观景台对面那个哑口,回身望那骑来的路,只见灰白色盘山公路从极目山巅之处渐渐盘升而来,犹如一条绸缎环绕山巅袭来。你不得不感叹古代人走出这大山,需要多大的勇气与艰辛。

我以为这里是“皖南天路”下坡的拐点,然而有人告诉我,还要拐几个弯,要爬到海拔1098米,然后一路下坡13公里到狮石村。事后码表显示:到坡顶海拔1098米,骑行路程33公里,时间约3小时。

狮石村海拔约530米,坐落在歙县最南端,是一个“一脚踩两省三县”的红色村落。1927年,方志敏领导的工农武装曾在一带开展农民运动;19349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后卫部队在送驾岭阻击国民党反动武装,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史称“送驾岭战斗”。

原计划我们要在狮石乡休整的,没有想到我们的骑行速度超过了原计划,为了明天更好的翻越海拔1185米的白际岭,就改为往前骑行8公里,到白际休息。

不久我们到了一个叫“大溪口”的地方,这是一个三岔路口。从狮石方向与白际方向来的溪流在此汇集流向千岛湖,沿溪流而下就到浙江的淳安,往右逆溪流就是到白际方向。

大溪口海拔约260米,此地到白际约有5公里。这5公里基本上都是上坡路,从海拔260米上升到500米,要在平时这点坡算不了什么,这对已经爬了33公里坡的骑友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在这凉亭下,我看到前面老婆大人下车推,强弩之末的我也顺势推车。也不晓得是几点了,可能是山谷吧,已经见不到太阳,此时周围渐渐暗了,加上疲倦的身躯,山谷的风吹在身上感觉有点凉,心中有点发慌,很想吃点什么。实际上双肩包里还有两听红牛和两个大橘子,我想还没有到最关键的时候。

我并推并骑,拐个弯是段坡,又拐个弯还是一段坡,连续几个弯都是坡,我真有点崩溃了,路边景点也无心欣赏……终于看到阳光,看到了农田,看到前方的村落,我知道白际到了。

一到村口,只见骑友们围在一座石头砌成的旧房子前说:“快快给我来拍照”。原来这就是白际驰名标志性的建筑——白际人民公社。

白际曾是安徽省最后3个通公路的穷困乡镇之一。这里四面环山,形如盆地,是一个峰清峦秀、神秘幽深的世外桃源,有“江南墨脱”之称。因山高、山势雄伟挺拔,常年云雾缭绕,宛如在白云与天际之间,人们称这里为“白际”。

晚上我们一行住在靠近“白际人民公社”那家旅社。因疫情旅社对我们一行查的很严,更没有想到的第二天我们下高速到家门口,也被一一盘查,应了那句“来时好好的,现在回不去了”的话,只隔了一晚这疫情变化这么快,这是后话。

不善饮酒的我,晚餐主动要了一瓶啤酒。啤酒对我来说第一口是最爽,我戏称为人生三大爽之一。因出汗过多,只有喝啤酒才能解渴与补充水分。也许是累了,也许啤酒的功力,吃过饭后我迷糊地想睡觉。

也许是环境,也许枕头太软,也许是床板太硬,浅浅地只睡了几个小时就被一种声音惊醒。天亮后,骑友们都说“被一种声音惊醒”,实际就是屋前那条溪流的“潺潺”流水声。在夜深人静时,这“潺潺”流水声很入耳无法摆脱。

第二天天一亮,我与老婆大人到村中转了转,学校、医院、警局都齐全;一条溪水穿村而过,村中都是新盖的楼房,有不少是旅行社。听当地人说,因疫情不然往年一到这个季节一床难求。

早饭是稀饭、面条、鸡蛋,这对出“苦力”我们来说不合适的,条件就这样了。约八点十二分我们就出发了,一出门就要爬10公里的大坡,从海拔500米上升到1185米。也许,早上只喝了一碗稀饭、半碗面条和一个鸡蛋,反正一出门感觉状态不太好,两腿发酸使不上劲,汗珠如豆般,不断地拨车后盘,一直调到拨不动,我低头一看原来车后盘已经到最大。老婆大人见我脸色不好,赶快拿出昨天没有喝的红牛让我喝下,嚼了几块咖啡奶糖,不一会儿感觉好多了,也许是心里作用,也许那红牛真有用。

说实话,这十公里的坡没有桃岭十公里坡陡。

回头望望骑过的路,只见一条清晰的线条沿着群山峦渐渐上升,似乎把山下的村庄与山巅上的白云交际。

 山下就是白际村,靠山边那座楼房就是我们昨晚住的旅社,左侧那幢旧房屋就是“白际人民公社”。

约一个小时四十分,我们终于爬到顶,海拔1185米的白际岭(哑口1049)。而骑友四海、冷月、兰馨和另一名叫“队长”的骑友等四人早就一气呵成到了顶,已在等我们多时了。

过了这座岭,今天骑行就没有坡了,下面就是20多公里的下坡,一直下到源芳乡与通往璜尖乡那个路口。这一段下坡弯多,景色美,我不停点刹、压弯、过弯,耳边风声呼呼,一路爽歪歪!心情超好。有人说骑行与读书治愈一切,对了,到家后一定去找找那本书读读。

3月12日长陔岭至白际坡度与距离示意图 
3月13日白际至临溪坡度与距离示意图

约十二点十分,我们一行安全到了休宁的临溪。这天骑行了约45公里,均速16,最快速度42,海拔范围143~1049米。昨天骑行了约60公里,均速12,最快速度40,海拔范围124~1096米。两天共骑105公里,是长狮白环线最精华路段。

4+2骑行是最省时间、最优质骑行方式,也是骑行体验最好的方式。

谢谢“泾县美利达俱乐部”组织的这次长狮白骑行,谢谢CEO小胖。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骑车园记 后一篇:又骑东流山记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