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纸遭疯抢,台各大超商官宣限购!专家:背后藏3大心理需求

标签:
卫生纸疯抢消费心理 |
据台媒21日报道,岛内新冠肺炎确诊案例持续攀升,为避免公众囤积物资,继家乐福、爱买、大润发20日相继公布卫生纸「限购令」,并从原先每人限购2串(提,下同)变成1串后。台超市巨头全联21日凌晨也宣布,自3月21日起执行相关限购政策,卫生纸每人限购1串;台另一家超市美廉社21日一早也跟进,表示配合防疫政策,即日起卫生纸每人限购2串。
至此,全台超商及超市几乎都加入卫生纸限购行列!是否会因此激起公众更大的恐慌抢购潮?值得观察。不过,零售业界纷纷强调,目前整体货量都充足,是因物流配送因素,货架补货不及,因而配合相关措施祭出限购,希望让每个人都能买到。
自疫情爆发以来,除了口罩、酒精、干洗手、抗菌湿巾等防疫物资陆续被限购外,「卫生纸」成为现阶段被祭出限购令的重点民生物资。后续是否还有其他民生物资被限购,端看接下来疫情发展、厂商供货,以及公众购买情况而定。
家乐福20日中午率先宣布,即日起每人每购物车限购买2串卫生纸的措施,在线购物官网也比照适用,单笔订单限买2串,希望公众支持适量购买不囤货,让需要的人都有机会购买(20日晚间已改为每人每车限购1提)。
爱买20日下午也宣布,为让更多需要的顾客也能买到卫生纸,且避免囤积,爱买量贩自即刻起每人每购物车限购2串卫生纸,爱买在线购物单笔订单也限购2串(20日晚间已改为每人每车限购1串)。
大润发20日也公告,即日起卫生纸跟米每人每卡每日限购2串(包),档期所有型录促销商品每人每卡每日同款限购5个(组)。(20日晚间已改为每人每卡每日限购1串卫生纸)。
全联21日凌晨12时30分也宣布,为了让每个消费者都可以买到卫生纸,全联将自3月21日起配合政府相关限购政策,卫生纸每人限购一串(件)。美廉社也在21日一早宣布,配合防疫政策,即日起卫生纸每人限购2串。
以年费会员制经营的美式卖场好市多(Costco)则表示,早在年后疫情开始发酵时,就推出每卡限买1串卫生纸的措施,并延续至今。
专家:疯抢卫生纸的背后 藏着3大心理需求
不仅台湾,据外媒报道,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甚至邻国日本也掀起了卫生纸抢购风潮。其背后的心理因素是什么?会不会是口红效应的一种?
据《CNBC》报导,公众会在疫情严峻时期抢购与防疫关联不大的民生物资,主要原因无关生理,而是心理。
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消费心理学者保罗玛斯顿(Paul Marsden)表示,这波抢购潮的出现可用「购物疗法」(Retail Therapy)来解释:
“当外在环境超乎个人的掌控,消费者透过购物来重获对生活的主控权。”
此外,众多消费者同时抢购特定商品,也是满足自我决定理论中,人们的 3 个心理需求:
自主性:有权决定买什么
关联性:与社会上其他人做出相同举动,没被排挤
能力感:认为自己买对东西
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卫生经济学家法拉萨包凯利(Farasat Bokhari)以「零风险偏误」(Zero-risk Bias)的观点来呼应这样的说法。「零风险偏误」指人们倾向先解决较小的难题,将风险降为零,接着再烦恼是否解决更大的难题。他说:「我猜人们透过使用有限的预算来满足控制欲,囤积售价不贵的商品,并相信有一天能派上用场。」
「失控感」不只来自疫情,各方说法相左也让人焦虑
剑桥大学社会心理系助理教授桑德林登(Sander van Linden)表示,这波失控感不只与疫情有关,也有一些人为因素。他说:「在美国,人们从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和川普政府得到的消息是冲突的,前者强调疫情严重,后者则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久而久之,自然引起集体恐惧,进而集体囤货,「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我们会开始模仿其他人的行为。」
《CNN》也持同样论点,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精神病学者史蒂芬泰勒(Steven Taylor)受访表示,与过去曾出现的大型流行病相比,「此次抢购潮虽可理解,却也是罕见的状况。他认为人们对于不熟悉的疾病必定感到恐慌,但当他们戒慎恐惧地准备防疫,政府却告诉他们只要多洗手就好,风险与因应方式等级不相符的状况,反而更让人害怕,再加上媒体充斥各种抢购讯息,人们更想透过抢购来获得安全感。
售价便宜的民生物资这么多,为何卫生纸最抢手?
公众出于恐慌想囤积物资,不过,为何卫生纸又特别抢手?上述的专家也各有自己的解释。
包凯利认为当人们想透过囤积来获得安全感,便宜又没有过期问题的卫生纸会比食物更具吸引力;泰勒则指出人们回避让人反感的事物的倾向,会在高度健康风险的时期增强,而抢购卫生纸,可能与它能去除脏污有关。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消费与商业心理讲师迪米特欧齐夫里科斯(Dimitrios Tsivrikos)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 消费者进入卖场通常会先注意高价值或高人气(声量)的商品,而卫生纸的大包装,最能增强了人们的「拥有感」。
“在丛林里看到别人远离毒蛇、避免被咬,你会自动跟着做;但模仿行为并不总是正确,有时候你也可能因此犯错。”针对民生物资抢购潮,剑桥大学社会心理系助理教授林登建议大众应保持冷静、专注于防疫,而非看到别人买,就盲目跟着抢购。
本文由家电店长大课堂根据外媒报道综合整理,欢迎关注,一起成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