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波寒潮来袭,你一上街是否就恨不得躲进百货公司或咖啡店享受温暖?殊不知这小小的动作,蕴含无限商机。这就是所谓的「座位经济学」。
现在零售卖场或超市普遍设有座位区,虽然座位区会影响坪效,但对入店率及客单价却不容小觑,于是各品牌陆续转型,启动创新,优化门店风格、商品结构、服务内涵,稳固熟客并开创新商机。
关键1
多留一分钟,多一份商机
7-Eleven和全家便利商店,近年来持续强化「座位经济」效益,其中,全家计划在2016年底前,全数改装完成新型态门店,店铺座位将达到5万个。而莱尔富自2001年开始,开始设置座位区,目前座位与店数比达16:1,许多民众已习惯到超市聊天聚会,甚至是阅读办公。
关键2
不只让他坐,还要让他买
莱尔富指出,座位区周边货架商品会成为视线热区,所以会用落地陈列、端架陈列来吸睛,也会将跨类别的商品集中于落地陈列架上;因此,为了掌握座位经济的商机,莱尔富集中多支跨类别的特惠商品做落地陈列。
关键3
能不能坐得久,端看椅子好不好
不只超市、卖场,电影院也洞悉此一眉角。秀泰影城总经理廖伟铭在影城进行翻新时,不断深思「消费者到底为什么要来电影院?」后来发现,顾客有9成的时间都坐在椅子上看电影,进一步细究,消费者观影时最常见的抱怨不脱「腰痠背痛」「脚很难伸直」和「银幕被前排观众挡到」,让他把脑筋动到「椅子」上。于是,他大胆把前三排拆掉,增加每排座位的前后间距,拓宽垂直的观影视野。
如此一来,让向来不受欢迎的影院第一排,成了许多客人来秀泰的指定座位。也吸引了讲究观影舒适度的中高龄客层。在平日来看电影,填补了离峰时段的闲置资源。
台湾籍3C家电店铺运营辅导大师蔡松基老师常常讲,进店三杯水,坐下来等于成交。对于卖场而言,如何减轻顾客购物的负担感,提供顾客坐下来放松身体,舒缓情绪的空间?已经不仅仅是促进成交的问题了,而是线下实体店如何更进一步地提供顾客轻松购物,快乐购物体验,让购物变成轻松有趣的生活体验至关重要的课题。(作者:李纪橖
来源《壹周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