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松柏研修塾5:以人为本的技工(工匠)精神】老爷子说:“我是军工厂技工出身,做工件的时候都是精确到1个毫丝,因为远程炮误差一个毫丝,炮弹打出去就可能误差几公里,也可能你的炮弹打出去,本可以先发为强消灭敌人于瞬间,就因为差一个毫丝,你的炮弹打偏,人家的炮弹打中,一辆坦克,甚至一次战役一场战争就会因此而改变走向。”老爷子说:“我常常说,手巧不如家什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不用心,家什再好也没用!多一分用心,多一分收获(亦即:多一分可能,多一分机会。也就是蔡老师所常说:用心就会有用力的地方)。”老爷子说:“凡事就怕认真二字,细是认真的好朋友,是错误的天敌!所以,眼里要尖,心里要细,腿上要勤,手上要快,是做好家电零售工作的基本功。”老爷子说:“一叶落而天下知秋。所谓: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就是见微知著。一个店长洗手间都管不好,能管好员工,管好卖场,管好顾客服务工作?一个店员柜台茶几上的绿萝都养的半死不活,她的生意能会好,她能服务好她的顾客?”老爷子说:“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管的不够细,不够严,不够狠。而是,我们没有告诉员工为什么而细,怎么样去细?或者说,用心的细,为了细而细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两种管理方式和两种管理结果。具体到某一个或者某一类细节,我们一定要告诉员工细的原因和细的目的;还要教会他们察细的方法,培养他们关注细节,改善细节问题的习惯,这才是将我心比人心以人为本的技工精神。”老爷子说:“细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为自己为同事为他人为公司为顾客为社会负责任到底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是一家门店,一家公司是不是具有竞争力,能不能走的更好走的更远的关键!当细节成为公司的一种文化,一种习惯,一种行为,试想我们连小事都能做到最好最细最极致,更何况大事呢?更何况所有的大事都是小事的集合,或者说:我们做的零售工作本身就是细节产业,我们的销售之所以叫做零售,本身就因为是从0到有,一台一台卖出去,一个一个细节的组合呢?” (Ps:【老爷子给我上的生动1课】9月1日晚,为了准备明天上午(9月2日)上午(原计划9点~12点,后来临时加长至13点),我(吴咸建)与同利家电经营管理系统干部(门店,采购,企划以及各副总,各部门负责人)沟通会,老爷子看到摆放成长方形,看起来整齐好看的会议室,对我,祁莹姐,曹灵芝姐,小范以及行政信息部的1位同事我们5个人说:“这样摆不行,两边的一字型看起来好看,前边或者中间谁的个子大一点,身体向前倾一点,就有可能挡到后边人的视线,摆成5度角斜斜一字型,这样看起来可能有点儿难看,用起来肯定实用。”于是乎,老爷子给我们做了第一张桌子的示范,指导我,曹姐,祁姐,小范等我们一张一张桌子调整到位。期间,曹姐看到两张桌子拚缝之间有灰尘,主动到自己办公室端来水,拿来抹布,又一张张桌子拉开,搽干净,再拼上。就这样我们用了大约45分钟,才把会议室大作战圆满胜利完成。老爷子说:“干好每一件事不如干细每一件事,如果我们能想到做到把一字型调成斜斜一字型,如果我们能把看不见的拚缝里的灰尘都能搽细的干干净净,我就不相信,能够干好小事的我们干不成大事!同利这30年就是这样过来的,以后我们也要坚持!”听完老爷子的话,我终于明白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们为什么每天都会用“吊线”的方式摆茶杯,摆的比部队站队列还整整齐齐的深刻用意了!很多时候,我们想到的不是怎么做好做细,而是我为什么要做,怎么快点做完。世上没有好方法,成功没有捷径可走,我们需要的是用心,细心和坚持!我们越不方便,顾客就会越方便;我们前边做的事越麻烦,后边要顾客做的事就会越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