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癌色变与肿瘤标志物

(2018-05-14 20:23:37)
标签:

肿瘤

健康

预后

分类: 肿瘤科普

谈癌色变与肿瘤标志物

 

 

目前,几乎所有的体检都包括两项基础的肿瘤标志物检查:甲胎蛋白(AFP)与癌胚抗原(CEA),这两项分别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与消化系统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很多医疗机构甚至还专门推出了“防癌体检套餐”肿瘤标志物增加到十余项。

 

业内专家认为,体检时查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通常不大目前所有的肿瘤标志物都不适合用于健康人群的肿瘤筛查。一般来说,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肿瘤患者监测其病情发展、治疗与康复的指标,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癌症的标准。健康人的血清里也会偶尔含有这些标志物,用它们来作癌症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很低,因而常常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所以这种笼统的肿瘤监测项目,往往没有太大意义。

现今所知的肿瘤标志物, 基本上不仅存在恶性肿瘤中, 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单独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 不能作为肿瘤诊断的依据。对健康人进行这些检查反而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担忧和额外的其他检查。肿瘤标志物全套用于健康人群筛查,跟滥开药物的行为没有什么区别。

有效的癌症筛查,需要针对特定的肿瘤高危人群(患肿瘤可能性比常人大的人群)根据家族病史、年龄、性别等因素来做具体有针对性的检查。如年龄大于50岁、每天抽烟一包以上,连续抽了20年以上的人,就需要做肺部的低剂量螺旋CT。再如45岁以的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需要定期筛查,有助于发现早期恶性病变,有效降低宫颈癌死亡率,且不会增加对良性病变的过度治疗。

由于人种不同,美国的癌症谱系也与中国人的不同,因此,一些适用于美国人的检查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意义并不大。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发病率第一的癌症,在中国的发病率比较低,且发病年龄多在老年。一位身体其他方面都很健康的80岁老人一次体检发现前列腺癌要不要治疗?可能不需要。早就有欧美国家医生主张对某些早期前列腺癌病人采取不开刀而只做“观察性等待”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做一方面考虑到前列腺癌发展的进程很慢,而老年患者预期寿命又比较有限这一特殊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手术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较早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群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患有甲状腺癌,其中绝大多数人患的都是微小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许多人一生中症状都不明显。虽然被诊断为甲状腺癌,但并非死于甲状腺癌那么,这样的疾病诊断有意义吗?当然,检查在一些情况下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对恶性肿瘤真正的高危患者——例如,家族内有多人死于肿瘤的患者。

过度诊断常常会导致过度治疗,包括不必要的手术且可能会出现严重、永久性的并发症。过度治疗本身就具有健康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