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行为金融解析之51:生而不有

(2010-07-22 23:29:16)
标签:

宗教

养生

本相

万物

阿妲

宇宙

杂谈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道的能量转化而产生;道在不同的时空序列结构中,运行的规律及规律的表现形式不同,不同的时空结构就会产生不同的“功能结构”即德;不同功能结构作用形式不同,外化成具体事物形式也因此多种多样,森罗万象;不同的事物,由于其先天接受的营养结构和能量结构不同,因此其在生物体系中的地位和链条中的环节也不同,其作用于环境和环境对其反作用的功能因此也不同。

因此,道有如万物内核、种子和基因,德是种子生长发芽的空气、阳光与雨露及发芽种子的芽胚结构。道与德合一,万物才具备出生、发展的根本条件。道德的尊贵地位和核心地位,不是争来抢来夺来的,而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结果,是其本身具有的基因结构决定的。

所以,道是万物生长的原因和基因,德是道外化能量及能量结构,有了道与德阴阳合一和谐圆融的作用,万物才能成长发育、开花结果、繁衍后代,万物在生命运行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滋养和扶佑。

大道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大道自然无为而不自居其功,大道统率万物不自视为救世主。达到大道这样境界的人,道德品德才深不可测,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对比:

本章主要讲“道”和“德”是世间万物运行发展的根本,是对得道者无为、无事(四十八章)、无常心、无死地(四十九章)境界的具体描述:只有不有、不恃、不宰者,才能达成最长远目标功德。这与庄子描绘的圣人境界类似:“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正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道外化成的德,是如电一样的能源,但其变幻莫测,能源转化成不同物质,由于原子中中子质子结构不同,就会形成变化多样的物质状态,不同的物质状态由于排列组合不同,又会产生不同的功能,因此世间万事万物幻化莫测,世人没有必要要执著于具体的事相,因此,要不有、不恃、不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外在的形式,直达事物的本相,才能真实体悟宇宙大道本相的空灵与虚无,但这种空灵与虚无,却构造世间万事万物的“信息”与“基因”。佛陀认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要解脱妄想,只能先认识能只有大道,才是万事万物的真正“父母”。

引伸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宇宙间万事万物出生都由“道”的基因与能量决定,道内在结构的矛盾与对立,在外化展现过程中,生出常道与非常道阴阳两种形式,道之阴阳经过对立统一的运行,中和而成第三种表达形式,第三种形式不断产生不断分化不断重组,因此构造了宇宙间纷杂的包罗万象的基因、物质、精神、能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老子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表述道展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因、信息、能量、物质及物质组合各有贡献。虽然不同层级都是信息、能量、物质构成,但层级越高,事实上离道越远,或者道的信息含量低,因此,老子反对人们沉迷于物质主义,更反对为了获取物质享受而乱性:搞苛捐杂税、搞侵略战争、搞消费攀比,结果搞得天怨人怒,搞得天翻地覆。老子这种反对铺张浪费的消费主义的观点是基于其宇宙观:你有最大的能量、你有最大的物质财富、你有最大的势力,也脱离不了大道的规范,无为、自然、不占、不恃。

从生物体看,物质层级越高、对于信息、能量的要求越高,因此对于环境的要求和对于环境的损耗也越大,比如人类,无法生存于细菌、病毒的环境,就是因为我们的物质层级太高,反而容易迷信物质主义,经济越发达反而对物质能量、信息的需要和依赖更高。
因此,当道的展现还存在于基因或者能量的层次“德”时,即表现为“一”时,其代表的是事物最本质的内涵属性,其对外展现就具备无限性,这类似于脐血干细胞,可以复制人体需要的任何组织,但只是复制“父母”的各种组织,因为这种干细胞是由父母的基因决定其发展方向的。因此“德”虽然不具备物质的外在形态,但具备了复制任何物质形态的信息、机制和设计图,是万物积聚、蓄养“生”的力量的储备库。
当基因确定、能量积聚,外生的环境具备,由道外化即进入第三层次即“物”质层次。物质层次表现为宇宙星空、山河大地,反过来讲,宇宙星空山河大地是“漂浮”于道的虚空之中,并受道的空的圆的柔的弱的力量的作用。如果心从体比喻,人体中的情绪、情感、生理、气血运行却都人的精神状态的精神境界作用或者决定。如果分层来解释,则是精神直接影响情感的表达形式,情感或情绪影响人的生理的表现形式。当然,精神也可以直接影响人的生理状态,但这些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多层交织的,即生理健康有利于情绪稳定,情绪稳定有利于精神健康。人体的物质身体,表现为皮、毛、肉、骨、血物质肉,但人所以为人,不仅仅是物质状态的生理之人,而是有情感有精神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完整的人,人的精神状态及人的精神可以抽象把握世界的能力,是人与其它生物区分的重要标志。

当物理形式的自然物或者社会之自然形成后,并不是孤立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推动或者相互制约的,即存在承、应、比、和、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不同事物在其中的地位、作用与功能。因此,如果说道是基因或者信息,德是推动信息与基因孵化的能量、物是能量的凝固,“势”则是凝固之物与物之间的重构或组合,是道运行的最后产物之间的要素总和。比如,对于个体发展来说,日月星辰决定了时运即历史背景、山川河流决定了风水即区域的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家族地位决定了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的机遇与机遇起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是个体积累的功德,因此个体命运就是综合了时代的地理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及个体主观的各种“势”力的结果,但是,无论是世界变化还是个体命运,起决定作用的是大道及其衍生的德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道就是决定生命形态的基因,德就是决定生命形态能否顺利展现的能量。因此,与其追求抢夺弱化生命能量的物质外形,不如回归生命的真相。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正因为道德是生命本相的决定者,寻找生命本相的修行过程,就是自损其利的过程,自己放弃了影响生命本相的利益权位名望,获得了空灵的心的滋养,从而让生命自然而不受物驱使。什么是生命的本相呢?生命的本相是万事万物本于一,本于道,所有的生命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精神形态、价值定位、文化形态,都是道在不同层次上的展现,都是德在不同层次的凝固,这是因为“道”和“德”是人类乃至天地万物的“父母”,宇宙间的有与无的展现,因此物质也好、情感也好、精神也好,都是道的展现和德的扩展。如果我们借用《瑜伽经》中的比喻,将道比喻成奎师那,将德比喻成茹阿妲,就会比较好理解道与德间的关系。奎师那得身边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她就是茹阿妲,是至尊主的快乐能量。奎师那如太阳,茹阿妲是阳光。两者同时存在,但一个来自另一个。但如果认为太阳比阳光先存在,那就错了。事实是:一旦有太阳,就有了阳光。没有阳光、没有光和热,太阳就没有存在意义;没有太阳,就不会有光和热。因此,太阳和阳光互不可少、同时存在,一者对另外一者的存在来说同等重要。茹阿妲是全部力量,奎师那是全部力量的拥有者。因此,借用《瑜伽经》的比喻,我们知道“道”和“德”代表的是宇宙的本相、宇宙的秩序、宇宙的规律,是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统一,是正物质与反物质的统一,是光明之源与光明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因此,道德是宇宙间最尊贵者,因为它们提供了自然与社会运行发展的基因、信息、能量与物质形态,但仍然让自然自然地存在、运行与发展。真正得“道”修“德”者,虽然通彻宇宙人间的真相,掌握了宇宙人生的规律,但不会主动干预自然社会的运行轨迹,除非宇宙自然的缺陷影响了人的生命形态,才会“弥伦天地之道”,即做好国防、安全、司法、救济、慈善等工作,让颠倒的人生重新恢复常道。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大道大德不仅生养万物,还得让万物开花结果收获掩藏,从而完成万事万物周而复始运行的全过程:“生”、“蓄”、“长”、“育”、“成”、“熟”、“养”、“覆”,这个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大“道”和大“德”的基因与信息的外化过程,从而完成万事万物相反相成、周期循环、物极必反的运行过程。江湖上流传着《易经》的衍生品“紫微斗数”的“长生十二神”,以“长生”为首,代表生命发展的十二个阶段: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虽然这种讲法与老子的讲法不同,但仍然是一个周期循环的过程,即离不开生老病死的必然律,因此,就没有必要被搞得很复杂的理论衍生品。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既然大道在生养万事万物是自然而而然的过程,功成身退,功成不居,是大道的自然表现。正因为大道大德在万事万物运行过程中能够生养万物而不主宰万物,让万物有足够的空间自由生长,万物才不会失去本性,才能完整地表达大道的基因,才能完全地运用大德的能量,完成生物基因的历史使命。正因为不居功,功能才能不流失,才会将功德永存,只有永远永存在的功,才能比肩大道之功,才能无死地,才是深不可测的大功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