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行为金融解析之21:惟道是从

(2010-06-27 14:44:44)
标签:

宗教

《道德经》

大道

孔德

万象

财经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古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我们对《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翻译如下:

得道大德之人的肚量,如大“道”一样,包容万象。大“道”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恍恍惚惚、似有似无、无边无际;无边无际的虚空中,运行着大道不变的规律;在恍惚迷离中,呈现出森罗万象的客观实物;在深不可测的宇宙“大海”中,如虚如幻的物质能量在循环转换着;物质与能量相互转换真真实实地运动着,其运动发展的规律真实可靠、有章可循。从古到今,得“道”的大德名号始终存在,其本质不变,所有有的存在(有象、有物、有精、有信)都是顺从大道的规律(无)。我是怎么知道万物的运动本质特征呢?就是从大德之人(无为而治让百姓自主幸福)的行为中发现的。

与十四章有关道的描述相比,本章这是在描述得道者对宇宙大道观想中相关形象的概括与对大道的更深入的体悟。大道无形,大道无声,大道看不见摸不得嗅不到,大道本身与虚空为伍,但大道却运行于万象万物中,不受万象万物制约而制约万象万物的运行轨迹。只要通过我们的心智去体悟、用直觉去把握,就会在万物万象中发现大道运行过程中呈现的物象精气和信息的流布。如果心智不够,直觉不行,则可以通过有德行的人的外在表现去把握去学习大道理,得道大德行为是人类对道体认后所采取的行为,也就是说德是道在人类身上的体现。德”字从彳从目从心,要求求道者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悟用,看到的想到的,都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体味大道的包容、宽容、形容,从而掌握虚无漂渺中运行的大道的实相:有象、有物、有精、有信。

在十四章中有关道的描述,老子主要从“无”的角度来描述道的虚拟性,即大道在晃忽中的无状无象无物景象,在二十一章中,得道者通过深入研究认识了大道运行的规律,从大道的虚无中感悟出大道“无中生有”的味道,老子主要从“有”的视角去描述大道理。如果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十四章中,其“无之以为用”就体现在“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指出学习研究古典哲学把握大道理运行的规律(无),是为了解决当代人的现实问题。在二十一章中,如何实现“有之以为利”呢?就得如有德之人一样,学习大道的包容万象的气势与大海般浩瀚的胸怀,少管闲事,多给实惠,让崇尚“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百姓有个自由活动自主生产生活的空间(众甫),因为百姓讲的是实惠,不玩虚的东西,如果只讲大道理,不给相应的实惠,百姓得不到有用的东西,就会失去民心。大道空阔无边,却通过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在晃忽中表达了百姓(众甫)的愿望,如果能够满足百姓的愿望,就是替天行道。大德者,就是想群体所想、忧群众所忧,为群众办大实事行大实惠者。

于国家,老子认为得道的管治者对于自己的名利权位要糊涂恍惚,对世间事务要似有似无,不要过多地干预百姓,不要过分表现自己,对待百姓只要立规距(有象),给实惠(有物)、讲实在(有精)、树信用(有信),百姓就会通过自组织活动去交换、去组合、去组织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因为人类社会不过是大道在虚空中运行的显现之一,显现的外在德行,仍然需要遵守大道无为而无不为的宗旨在恍惚的宇宙大象中,大气在环流,能量在流转,空间无限无边,时间无始无终;在幽暗深远的宇宙背景中,大道的规律自我发挥作用,客观事物在自我生长、发展、灭亡、重生,这种生生不息自我循环过程真实存在,如潮涨潮退,年年月月,无往弗届。因此,得道的管治者重在“无中生有”制定好法律规范政策,同时,所有的法律规范政策“有之以为利”即要利为了民所求权主为民所用,围绕“利乐有情、造福民众”进行约束规范政府行为。

于机构,要明白自古以来,经营的品牌与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古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要让自己的品牌价值最大化,即品牌反过来为企业的管理、技术、资源开发和市场开拓服务,就得让百姓喜悦(以阅众甫)。百姓喜悦的是买得到放心安全好用实用性价比适当的产品,能够满足百姓物质的心理的安全的尊严的和精神的需要。百姓是天百姓是父母百姓是上帝,只有提供的产品中看(有象)、中用(有物)、先进(有精)和安全(有信),才能让最广大的百姓满足高兴,经营者真正得道、上得正道。因为只有心中如得道者心量宽广(孔德之容),才能心中装得下百姓的利益、才能以百姓之心为心,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成为经营之神。

于个体,如果要想事业成功,先要学习大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精神,做事有规距(有象)、做事要实在(有物)、做事讲效率(有精)、做事讲信用(有信)。功名在于百姓的认可肯定,不是自我去营销。只有做的事情是少个人欲望多百姓利益,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才能让百姓高兴,才能在百姓中有好口碑,才能让自己的名誉自己的品牌长久流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