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靡靡之音”PK“糜糜之音”

(2009-09-28 09:20:59)
标签:

文化

分类: 汉字随笔

                            “靡靡之音”PK“糜糜之音”

    学生小王写了一篇音乐评论,有一句话:“简直是糜糜之音!”

    同桌的小张说:“你写了错别字。应该是‘靡靡之音’,你写成了‘糜糜之音’。”

    他们来找我。我说:“靡靡之音”对,“靡靡之音”不对。先说结论,再说理由。

    我的理由要建立在“糜”、“靡”两个字的形音义上。

    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麻”是它们共同的声符。

   “糜”字的义符是“米”,可见其意义跟粮食有关。《说文解字》:“糜,糁也。”段玉裁注曰:“以糜和羹谓之糁。”《广雅》:“糜,糏也。”王念孙疏证:“糏,通作屑。”《玉篇》:“糏,碎米也。”《广韵》云:“米麦破也。”可见,“糜”的本义是“碎米”、“粥”:例如“肉糜”、“贱妾与君共哺糜”;引申为“碎烂”:例如“糜烂”,伤口糜烂,生活糜烂。

   “靡”字的义符是“非”。《说文》:“靡,披靡也。”倒伏的意思。我们说的望风披靡、所向披靡、风靡全球,都含有顺风倒下之意。引申出“顺服”、“蔓延”等意思。“非”字那整齐对称的形状,又延伸出“美好”、“华丽”、“奢华”等义项。

   “糜”、“靡”两个字在上述领域中,意义区别是明显的。但是,它们在骨子里有着一种共同的品质,或曰DNA,那就是:柔弱,与挺拔无关。软骨头。无法准确地记数。因此,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义项:浪费。可以写成“糜费”,也可以写成“靡费”。

    说到这里,小王接了上来:“既然它们有着共同的DNA,那么我写成‘靡靡之音’也是可以的吧?”

    我楞了一下。我说:有着共同DNA的字,在语言运用和意义延伸的过程中,不完全是同步的,分化、融合的情况经常发生。汉字意义的延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语言环境变化多端,由于受到许多说不清的因素的影响,汉字字形和意义的离合,有许多还难以“科学地”加以解释。这种情况,我们往往要推给“习惯”去解释。

    当然,也不是完全无迹可寻的。就拿这两个字来说,我就发现“习惯”的痕迹:

   “糜”,很少重叠使用。没有“糜糜”。

   “靡”,往往重叠使用。“靡靡”,形容词,形容颓废、淫荡。由此,又产生一个词儿:“靡靡之音”。这是对一种音乐的形容。这种音乐,柔弱萎靡,绵软颓废,有气无力,淫逸色情,低级趣味。春秋时晋国的大音乐家师旷把它称为“亡国之声”、“靡靡之乐”。

    小张插进来:“师旷的这个观点有问题。”

    我说:“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暂不讨论,另外再找时间吧。”

    小王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为什么‘靡’可以重叠为‘靡靡’、‘靡靡之音’,而‘糜’字却没有重叠为‘糜糜’?你说这个问题要推给‘习惯’去解释。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所谓‘习惯’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我说:“两条路:第一条,你自己要多读古代文献,这样你自己就可以判断‘习惯’是什么样子的;第二条,你自己要多查各种辞书,看看人家是怎样判断的。”

    小张说:“还有一条,问老师。”

    我说:“对,所以学校、课堂还是需要的,不能取消的。老师毕竟是老师,有引路的责任。但是,老师也有许多东西不懂、不知道,我们一同来做刚才说的两条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