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贫困生可以有!
标签:
手机特困生第五媒体奢侈品华东师大杂谈 |
分类: 教育琐谈 |
手机,贫困生可以有!
——南方非南
昨天是新生报到日,华东师大普陀和闵行两个校区同时设立了贫困生的“绿色通道”,还在人手一份的《助学手册》里详述了学校的各项帮困保障措施。手册中注明,特别困难甚至身无分文的新生,可当场获得最高500元的补助金,同时还可领取一部免费赠送的手机。截止到昨天傍晚,共有334名新生经过“绿色通道”报到注册,其中有120多人拿到了500元的特困生补贴,只有17名新生“认领”了手机,老师们发现,大多数特困生已经自带了手机到校。这是昨天华东师大开学报到第一天出现的一则新闻,但也立时成了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9月13日《新民晚报》)
网上络有相当多的人持这样的看法:“既然有了手机,还叫什么特困生?”“既然是贫困生,要手机干嘛?”对于持这种看法的朋友,我想,有必要厘清这些的问题:没有手机是不是贫困生的标志?贫困生是不是不应该拥有手机?手机是不是奢侈品?
当下,是以信息为主导的时代,对于信息的获取的先后及多少,都将决定一个人、一个实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对于信息的占有,最主要的途径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刊之外,还有20世纪末新兴起来的网络,以及21世纪初流行的短信(被称第五媒体)。而短信是以手机为载体的,没有手机就不存在短信,也就不存在第五媒体。手机除了带来媒体的功能外,还是与他人沟通交流联系最重要的工具。一个带过手机的人,要是手机没带在身边,就会感到与整个世界隔绝了,失去联系了;而要找他人却觉得,这个人已经在人间蒸发了。手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读者诸君自有体会。可见,手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手机从刚面世时几万元一部,只有一些成功人士才能用得起。如今,收泔水的妇女,捡破烂的老头腰间都别着一个手机,有一个通讯公司甚至打出过这样的广告:****卡,一边耕田一边打。可见,手机的普及几近达到了老百姓随身必备之物的程度。手机已经不是奢侈品了,而是一种生活中的工具。
既然手机那么重要,而又不是奢侈品,那么,我们为什么剥夺贫困生拥有手机的权利呢?难道没有手机才是贫困生应该做的?或者说,是不是不带手机的贫困生让人看起来更舒服些,更“养眼”些,更值得同情些?持这种想法的人难免让人联想到其心理可能存在某些问题。否则,按常理,是不可能这样要求别人的。
对于贫困生,我们向他们提供帮助的终极目的是减少他们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也能体面的生活在他人面前,与他人平等相处,而不是要求他们表现出一种表面上的弱势,从而成为获得帮助的借口。
最后,我想仿造《不差钱》中的一句台词来回答这个有争议的话题:手机,贫困生可以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