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庆前:关于晨读的带读经验等

(2014-09-14 06:37:46)
标签:

《论语》

传统文化

耕读

分类: 社团活动

关于晨读的带读经验等

今晚和一些同学提到带读晨读,我想起自己在社团里带读了六年多,由懵懂无知到今天微有所悟,可以说晨读带读和担任社长带给了我在社团里最丰厚的成长。想起自己带读的一些经验,写下来供大家撷取一二~

首先是带读前的准备。为了早上15分钟的讲解,我经常会准备两三个小时甚至更久。准备主要是参考各家的注本。后来学了经学的研究方法,知道这种参考各注的方法叫做集注或集解,而且最精彩的集注是需要汇集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各家说法的,例如《论语》至少得参考皇侃的《论语义疏》、十三经注疏的《论语注疏》、朱子《论语集注》(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和清人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也值得一读,主要是个人感觉钱先生的文风有孔子的温润之感。

但是讲的时候倒不一定都讲了,只选取最有意思或影响最大的一两种、两三种意思来讲即可

其实严格说来,这一步集解的工作是要在讲之前的几年前就做好的,因为我们需要通过几年的时间来斟酌集注中的各种意见,来实修所要讲的东西,这样讲出来的才是有体证的体悟。然而,那毕竟是最理想的状态,许多明师也是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成长的。所以,我们虽应以实修来要求自己,但因为社团里的带读本就是为了历练大家的,因此姑且降低要求,希望大家在带读之前至少能将所讲条目读过好几遍,读到心有所动、心有戚戚然,乃至欲与人分享为快。

准备带读的最后一步就是要将所准备的两三个小时甚至更多个小时的内容的精华凝练成10-15分钟左右的晨读带读内容。这首先第一个要求当然就是言简意赅。第二个要求是语言修饰的要求,希望大家能用动人的语言来表达,可以讲故事、可以用比喻、可以用排比等等。总的来说,语言表达的要求就是言简意赅而温情动人(或慷慨激昂)。

然后就是正式带读了。带读人要提前几分钟到,静静心,感受一下天地,或者再感受一下要讲的内容。这在古人叫做斋戒。斋者,齐也,斋戒就是让心与所将面对的事情相齐一。

同时,提前几分钟到也是为了看看到场的是哪些人以便适当调整表达方式和讲解重点。新生居多,那当然要多结合新生的心境;老社员居多,则多结合老社员的情况来讲。

带读时首先是带大家温习下昨日读书的内容

其次先带大家读两遍左右新内容。这两遍是要让大家对新内容先有自身的初步体会的,而不要急着一下子把我们的意思讲给他们。

接着疏通字词的意思,尤其是生僻字词、多音字和通假字要注意点出来。然后再读一遍,这一遍是让大家在了解了基本字词的基础上自己去琢磨下义理的。

然后就开始讲义理,之后再读一两遍

这样一个条目大概需要读上四五遍以上,如果条目较长,至少也得保证三遍吧。

读书时发现大家容易急躁,读得很快,且越读越快。因此,建议带读时要慢起头,告诉大家读慢一些,做到字字入心,不要从心头飘忽而过又无影无踪了。

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姿势。有些人读书时会勾着脖子(就是低头了),要告诉大家把书拿到胸前,以便让头和身体较为中正,这样气脉可以畅通,读书不容易累。

读书时也可以适当注意大家的发声部位。有些同学是用喉咙发音的,读久了容易累,上面那一条身体中正其实也有助于大家用五脏发音。

读书时也要注意地点。建议大家多选在阳光照得到的地方,因为早上本来就是阳气生发之时,身体要多接收阳气。如果人少,大家可以排成一两排,背对着阳光,让阳光晒晒背,晒晒督脉,督脉本来就是主一身之阳的。

读书时也要注意礼仪。其实我建议开始读书时有人来倡议大家给带读老师鞠个躬,带读完后再一起给他或她鞠个躬~

以上啰嗦了一堆,看上去好像要点很多,其实轻车熟路了,就从心所欲了。大家觉得有可取之处的话,不妨试着历练下~

眨眼间,我在北大剩下最后一年了。回想这几年,觉得带给我最大的成长的大概有几件事,第一件就是在耕读社带了六年多的晨读和读书会,晨读时讲完了四书、《老子》和《庄子》(内篇),又讲了《诗经》一大部分,读书会还讲了各种典籍。从讲晨读15分钟,到读书会可以讲两三个小时,从懵懂无知到渐有所得。因此,感觉带读很锻炼人,社团现在推出了不少骨干讲学和带读,我觉得很赞很值得坚持~

第二件就是担任了社长,将在社团的行与对传统文化的知结合了起来。在时代潮流中,该把这个社团带往何处,该设计怎样的活动让大家在传统文化中有家园般的归宿感,这些活动又该如何按照次第展开,让大家可以一步步成长?这些都是作为社团核心骨干需要面对的。

第三件就是进入了楼门和国学院,在一群有七八十年学养的前辈们的指点下打下了生命的规模和格局。老先生们虽然不像年轻老师年富力强带我们做课题,但学问的细活是自己去做的,老先生们帮助我先立乎其大,剩下的一切就胸有成竹了。

第四件是学会了经学的研究方法。六经难读,但作为华夏民族取之不尽的思想源头,在此经学基础上再回来看文史哲,突然间有高屋建瓴、一日百千里之感。

第五件是在我所精专攻读方向(国学院注重通识培养,精专稍嫌不足)的各个领域都遇到或找寻到了国内顶尖的、有数十年传承和学养的明师(虽然有些是民间的),并有幸跟着他们求学,受益极大。

第六件是拥有了可以共修共勉、共求美好的爱情~

匆匆写就,或可供诸君采择万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